阳光私募发行告别“借道”信托割肉 中融首当其冲
随着3月25日第二批50家私募基金完成登记备案,已经有100家私募基金成为可以从事私募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私募基金投资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此前私募机构只能借助信托等平台发行阳光私募产品,更多拥有资格的私募未来将绕道信托自主发行产品,无疑对信托公司证券类业务构成巨大冲击,犹如从信托公司身上割肉。毕竟,通道类业务占信托公司业务的比重很大。
不过,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信托公司多年来形成的发行平台优势仍然存在,通道平台短期内并不会被完全取代。
冲击波来袭
2014年年初,《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的出台,使私募基金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3月2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举行第二批私募基金管理人颁证仪式,又有50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至此,包括第一批50家在内,已经有100家私募基金完成备案登记,他们今后将不再需要假借其他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发行产品。
该消息在私募基金和信托两个行业内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信托公司作为私募发行的渠道将受到极大挑战。
有意思的是,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陆续出炉,以信托业为代表的“非银行业”无疑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富帅”,安信信托(600816,股吧)更是被市场通过测算倒推出职工平均年薪达百万,有市场人士更是调侃,信托公司“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将渐行渐远。
用益信托研究员颜玉霞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占比近半的通道融资类业务仍是信托公司业务开展的重要支柱,如果私募基金将不再需要通过其他金融机构的通道发行产品,无疑对信托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在颜玉霞看来,一旦私募基金可以自己开展通道业务,不仅之前的合作会逐渐减少,而且还会对现有的通道业务市场进行抢食,对信托业来说,又多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中融信托影响最大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3年市场共发行阳光私募产品为1629只,90%以上为信托渠道发行,中融信托、对外贸易信托、云南国际信托、华宝信托、华润深国投发行规模位居前5位。
其中,中融信托以241只的发行量无疑成为私募发行的行业老大,在私募基金正式备案可自主发行产品后,中融信托所受影响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第二批50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的同时,中融信托研发部对外发布相关分析研报。研报指出,未来随着登记备案私募数量的不断增加,信托公司阳光私募业务规模将有所缩减,而对于管理型产品而言,由于信托公司仅作为通道,不提供其他诸如配资、盯市和平仓等服务,因此将受到更大冲击。信托公司证券类业务原有的“制度红利”彻底消失,整个证券类业务发展会呈现新的格局。
“以前私募公司只受到工商、税务部门的直接管理,在业务上只是通过信托公司等渠道发产品,发行费用较高,但未来私募公司将和公募公司一样,能自己发产品,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成本。”一位信托资深人士如是说。
平台优势短期仍在
在业内人士看来,阳光私募发行“绕道”信托,无疑对信托公司业务形成挑战,但是信托公司多年来形成的平台优势仍然存在,短期内并不会被完全取代。
“对于面对的冲击,信托公司将会寻找新的增长点,诸如土地流转、财富管理、投行等主动管理方向,转型是一定的。不过,信托公司作为通道有其较大的优势,诸如风控管理、客户资源等方面,而私募基金自主选择发行产品将会慢慢展开,短期仍会选择信托公司合作。”颜玉霞如是说。
中融信托报告指出,虽然私募登记备案的范围会越来越大,但投资者对私募的信任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尤其是中小型私募。与信托公司合作发行阳光私募产品的私募机构整体上将呈现数量减少、实力减弱的趋势,因此信托公司应在审核准入时加强尽职调查力度,重点考察投资顾问的过往业绩和业内声誉,全面提升风险意识。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加强创新、探索新的业务机会,才能顺利转型,否则终将被市场淘汰。
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将来肯定会自己发行产品,但是现在还需要准备。过去通过信托等通道发产品,估值、清算等工作是通道在做,将来自己发产品的话从开户、投资到后台清算,无论业务是否外包,我们都需要在内部建立相应的业务部门和风控体系,这需要一个适应期。
目前,星石投资已经申报材料并等待备案登记。杨玲称,星石投资最近接待了很多证券公司和第三方服务公司相关部门的拜访,会积极就后台等问题讨论解决方案。信托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发行通道,今后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产品发行模式。
下一篇:远昌看市:创业板如期实现冲高回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