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喜:季月日时观物象

季月日时观物象
 
阴历一年分为四个季、二十四个节和七十二侯。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气为节气,时为季节,人们常说四时八节,这里的时就是季节,四时即为春、夏、秋、冬四季。八节就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节。
古代黄河流域的物侯历,以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气,共七十二侯。每侯以一个物侯现象相应,叫侯应,表示一年中物侯和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七十二侯的侯应有两类:一类是生物侯,其中有动物的,如鸿雁来、寒蝉鸣、蚯蚓出等。也有植物的,如桃始华、萍始生、禾乃登等。另一类是非生物侯,如水始冰、雷乃发声、土润溽暑等,内容非常广泛。但是其中也有观察错误,不合于科学事实的情况,如鹰化为鸠、雀入水为蛤等。七十二侯的起源甚早,在先秦古籍《逸周书》中所记载的已告完全确立,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由于侯的时间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年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故难以广泛运用。
阴历各月还有其它的称谓:
一月通常称为: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二月通常称为: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三月通常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四月:通常称为: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余月。
五月通常称为: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七月通常称为: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八月通常称为: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九月通常称为: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十月通常称为:阳月、阴月、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月。
十一月通常称为: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葭月、龙潜月。
十二月通常称为:腊月、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古时有特殊含义的日子,也有独特的称谓,有些已经不再使用,有些说法至今还在流行。
传说天地初开时,第一日为鸡日,依次为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初一称谓元旦也称履端日;人日是正月初七的灵辰。”正月初八为谷日,这一天如果是晴天,则主当年五谷有好收成,倘若阴天,则主当年五谷有灾情。孔子作《春秋》写道:“元年春,王正月”以示尊重君王。客岁,即旧岁。古代通常在城中实行霄禁,元霄取消了夜禁并放灯,故火树银花是称元霄夜。
二月初一,在唐德宗时将这天定为中和节,三月上旬的巳日,称上巳节,后来定为三月三日。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号天中”。九月九日,登高成为风俗。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上弦月是指月亮圆其半,时间是每月的初八和初九两天;下弦称谓月缺其半,是指每月的廿二、三两日。月光都尽谓之晦,为每月的三十日;月光复苏称谓朔,是每月的初一日;月落与日出相对时称谓为望,每个月十五日的称谓。月亮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就开始生明,十五日月圆,十六月亮开始生魄。翌日、诘朝,皆是指第而二天;谷旦、吉旦,都说的是良辰吉日。片晌也称片时。太阳落山的余光称作日曛,也称谓为日暮。畴昔、曩者,俱是对前日的称谓;黎明、昧爽,皆天指将拂晓的时侯。月亮有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学足三馀,夜间是日之馀,冬天岁之馀,雨天是睛之馀”。古代官员每十天发一次傣禄,休息一次,洗衣洗澡,称为一浣。焚膏继晷,日夜辛勤;是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俾昼作夜,是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
 
上一篇:王明喜:《易经》的卦爻辞与卦名
下一篇:王明喜:历法之中有阴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