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喜:历法之中有阴阳
历法之中有阴阳
我国的历法中阳历和阴历是并存。公元纪年的方式称谓阳历。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回归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样二月就有29天,而这一年叫做闰年,共366天。它以耶稣基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在使用公元纪年时,计算涉及跨公元前后的时间,与单纯的计算公元前或公元后的时间有所不同,即必须在计算出的时间总数上减去一年,如计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间有多少年,正确的计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这种算法归纳成一个简单公式 “前后相加再减一”。这里之所以要减出一年是因为公元纪年不设公元0年,不能按照数学上的正负数的概念来计算跨公元前后的时间。
除公历外,我国保留了自夏朝以来一直使用的历法——夏历,它是以十二个月亮公转周期作为一年,这样一年的时间比一个太阳回归年要少十多天,故又通过置闰的方试使二者保持一致,称之为太阴历(月亮号称太阴)。它还包含着二十四节气等历法知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亦称为农历。
阴历是以月亮圆缺的变化周期为依据,月亮圆缺一次定做一个月,一个月约29.5天。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定了一个折衷的历,就是所谓阴阳合历。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后来的商、周只是微调,并改正朔,将一年的第一月改变,大历法是一样的。到汉代,由于夏历的季节差异太大,朝廷就组织了官方的委员会来修订历法,时任太史令司马迁,与天文学家唐都、四川阆中的天文学家落下闳等人共订制定了新的历法,号称“太初历”,为此汉武皇帝的年号也改为“太初元年”,此时是公元公元前104年。
《太初历》内容全面,结构严整,科学性强,为我国后世治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阴历是以天为干,地为支的组合纪年方式。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个单位,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天干六出,地支五现各归属性,循环归一称为六十甲子。
干支纪日法:大约产生于殷商时代。从春秋战国开始,干支纪日便成为历代史官纪日的传统方法。世界上迄今应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春秋时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计二千六百多年从未间断。
下一篇:情绪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