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维鸿:国企改革需重视资本市场力量
和讯专栏作者 许维鸿
2013年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对于中国未来十年改革进行了纲领性的指引,正在进行的2014两会则是在排列优先顺序,其中备受各方争议的国企改革,则是排在最优先的位置!争议多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中国改革由简至难、已经到了必须啃硬骨头的阶段。否则,市场化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停滞的结果必将动摇执政党的地位!
回顾十五年前、上一轮国企改革的成功,A股市场的作用功不可没,通过“清算、重组、改制、注资、上市”,一大批国有企业焕发了新的活力,辅之以对内的市场化开放,私有经济用三到五年,吸收了海量的国企下岗职工,宏观经济实现了对国企的第一次“破坏式重建”,奠定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化经济体系的成功!
可惜,“生于忧患”的中国A股市场,似乎在过去几年突然停下了前进的脚步。由于缺乏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金字塔底部,加上一行三会监管体系的部门利益壁垒,监管机构各自盘算着一亩三分地里的局部利益,盘算着给没有前途的“老处长”能不能找个高工资的金融企业职位,退休前好歹挣些钱?这些最终造成了金融国企效率低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严重滞后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脚步!
国有商业银行追逐国有企业的信用扩张,造成落后产能投资屡禁不止;私有经济的小微企业得不到国有金融机构的支持,民间金融市场逆生长,反过来又被官方监管打击,被迫沦入房地产泡沫融资的怪圈——生产力的进步被“国有”机制拖住了!以史为镜,我们不禁担心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那些具有垄断利润的红顶商人,愿意与普罗大众分享盘子里的饕餮盛宴么?那些“被安排”的老处长们一旦面临下岗压力,会主动向市场化转型么?那些伤透了心的A股投资者,会再次青睐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股票么?没有这些市场化的力量,国有企业的转型不就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么?
正能量来自于国企领军人,通俗的说就是国有企业集团的一把手、二把手!他们承受的包括业绩在内的各种压力是切实的。假如让这些企业家选择是管理同等规模的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恐怕绝大多数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私有企业,因为国有企业要照顾和协调的各方面利益实在是太多了。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国企改革正能量,来自于执政党自上而下的支持。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我们的党不能很好地解决公有经济体制和市场化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不能完成政府职能的转换,执政党的地位必然会被动摇。值得欣慰的是,市场发现新一届党的领导者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十八大三中全会公告,让市场派的人士对国企改革重新燃起了信心,止住了2013年下半年出现的国际资本外流趋势。
借鉴美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验,中国经济转型的本质在于内生的金融市场功能完善,从“间接融资”为主的体系过渡到“直接融资”为主的体系,从“增量资产货币化”迈向“存量资产证券化”,必然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需要现代投资(000900,股吧)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需要市场化的定价职能。
一个国有集团的领军人私下跟我“吐槽”说,那些改革的对立面、既得利益保守派,动不动就说你贱卖国有资产,本来价值一个亿的资产,你卖了一亿五,他非说值两个亿。等你真卖了两个亿,他说值两亿五,反正道理总在这些“光说不干”的政治正确者那一边!用道德审判高度来解决国有经济问题,最后只能大家都不干,都看着,等着本来能卖一个亿的资产“折旧归零”!真正让国有资产流失的,绝不是试图变现的改革者,而是那些占据了道德高地的伪善者。
要想避免这些伪善者的妖风怪雨,就必须从技术层面进行扎实的改革。无论国有企业大小规模,都应该建立现代的企业治理制度,都应该在不同的资本市场登记、托管、挂牌、交易,哪怕初期交易不活跃,即便没有做市商报价,也应该在机制上给国企的领军者一个空间,省得那些喜欢指手画脚的职业官僚说三说四,耽误了国有经济的改制增效。
当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就是要政府放开思想,充分利用民营资本的力量。例如,我参与的西部某省份的区域股权市场建设,省一级的领导通过讨论,认可了私有经济占大股份的建议,允许私营企业主主导创设区域的股份转让中心,这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活跃市场要依靠市场专家,而非政治专家——也只有活跃了市场,才能将国有企业的真实价值发现出来,盘活存量资产。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核心在于对内开放,用多样化的市场交易主体来发现金融资产的价值。因此,即便是民营资本进入了很多国有资本目前占主导地位的领域,也不代表着国有资本的全面后退。相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需要国资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交易。区别在于以往国有资本都是直接经营企业,由于政治挂帅造成“外行管内行”,真金白银投资往往石牛入海,最终难以与市场化的私企老板掰手腕。
未来值得推广的模式,是国资组织一系列专业化的产业投资基金,用市场化的机制进行资产竞价。如果说多层子资本市场是建立国企改革的土壤,那么着一系列投资基金就是市场化土壤上长出的庄稼,开花结果后反哺严重不足的社会保障基金。因此,在专业的产业经营层面,必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国有资本则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最终规范不同层次的市场秩序。
中国资本市场秩序的形成,还需要中央政府的简政放权,将更多的金融活动监管转移到省一级、甚至是市一级,让民间金融中介机构尽快发展起来,落实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深层次的体制改革,需要让政府重新回到本来的职能上去。
说个貌似题外话的争论,那就是最近很多人动不动就利用国企改革的时间窗口,讨论学校和医院的市场化问题。很遗憾,我觉得这两个领域的基础职能根本不应该涉及本轮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改革解决不了“医闹”问题。相反,基础教育和医疗的提供,本来就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就是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的!要不然,要政府干什么?天天参与房地产市场,与民争利?
归根到底,本轮国企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来自那些已经习惯利用体制牟取私利的体制内官员和国企干部。换言之,这次改革应该不会再出现十五年前大规模产业工人下岗的社会问题,而是要那些不劳而获的国企“硕鼠”下课,要那些利用国有经济体制贪腐的官员下课,要那些“被安排”的金融官僚下课!总之,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政府职能转换的成败!我们希望,多资本市场的力量能够助力我们的党,完成中国经济的又一次华丽转身!
本文内容为作者应和讯网专栏之邀,独家授权和讯网发布。和讯网邀请各界名家开设专栏,为读者提供趣闻博见。敬请读者关注更新。
下一篇:陈培雄:推翻股市融资论需要多少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