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注册制会否引发IPO高潮
职业投资者 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图片来源:和讯网)
注册制是时下股市里谈论得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不仅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而且肖钢主席也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注册制改革,甚至表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向就是IPO注册制度。”因此,注册制取代审核制已是大势所趋。
那么注册制会否引发IPO高潮呢?这是投资者非常关心的一个实质性问题。虽然肖钢主席表示,“大家千万不要误解,注册制就是登记生效制,不是这样的。股票发行不是不要审了,更不是垃圾股可以随便发了,而是审核方式要改革”。但由于注册制下,监管部门只是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全面性进行审核,而不对发行人的投资价值和持续盈利能力做出判断,因此,在投资者看来,注册制下企业发股还是容易多了,每年新股发行的数量将会大幅增加。
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以笔者之见,注册制与IPO高潮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事实来说明。由于到目前为止,A股市场实行的还是审核制,而美国股市实行的是注册制,因此,我们不妨用二个市场的IPO发行来说明问题。以2012年为例,虽然A股市场在去年四季度的新股发行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但全年IPO公司数量仍然达到了150家。而美国股市当年的IPO数量只有132家。可见实行注册制的美国股市IPO数量并没有实行审核制的A股市场多。虽然今年前10个月,美国股市新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190家,全年IPO数量可望超过200家,但A股市场早在2011年、2010年的新上市公司数量就达到了276家与349家。可见,即便是实行注册制,其新股发行的数量并不一定就多于审核制下的新股发行。
实际上,IPO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股市行情的暖冷情况。如果股市行情偏暖,则IPO的数量就极有可能会增加。相反,如果股市行情低迷,则IPO的数量会减少。这个规律在美国股市表现得较为明显。美国股市今年发股数量之所以较去年大幅增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今年美国股市的行情比去年更火爆。毕竟新股发行是需要考虑到市场承受能力的,而且如果股市低迷,新股发行价格太低的话,很多公司会暂停IPO发行。
不过,A股市场的情况会比较特殊,注册制会否引发IPO高潮,关键取决于市场监管的力度与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程度。象美国股市,虽然实行的是注册制,但由于其市场监管严厉,而且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上有集体诉讼保驾护航,因此,有很多公司并不敢叩响美国股市的IPO大门。象阿里巴巴公司,按其“合伙人”制度的上市方案设计,美国股市应是其上市首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阿里巴巴将目前并不接受“合伙人”设计的香港作为首选。阿里巴巴为何不首选美国呢?因为美国的市场监管与集体诉讼令阿里巴巴感到敬畏。
因此,如果A股市场的注册制也如美国股市一样,有严厉的市场监管与集体诉讼制度来护航,那么,即便注册制在A股市场实行,其IPO的数量同样不会大幅增加。相反,如果A股市场的股市制度并没有重大变化,还是象现在这样,监管宽松,而且没有集体诉讼制度来保护投资者利益,甚至欺诈上市公司也不会受到严惩。那么实行注册制,A股市场IPO将会高潮迭起。符合条件或不符合条件的公司都将往IPO的路上挤,犹如当今的国考一般。这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好在在注册制问题上,证监会主席肖钢有着清醒的认识,强调要修改《证券法》,要完善司法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民事赔偿制度改革。既然如此,既然A股市场要进行注册制改革,那么也就让我们的市场监管与投资者赔偿制度也向美国看齐,为注册制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篇:桂浩明:指数空间不大 个股机会诱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