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诚颖:利好因素凸显 震荡回升可期

  

国信证券总裁助理、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何诚颖(图片来源:和讯网)

 

  国信证券总裁助理、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何诚颖(图片来源:和讯网)

  伴随着宏观经济回暖以及“自贸区”主题等热点的持续发酵,市场信心逐步好转,因而上周大盘出现了交投活跃的行情。尽管整体走势先扬后抑,但大盘出现了明显的抗跌特征,底部有所提升。截止上周五收盘,沪指报2098.38点,涨1.15点,涨幅0.05%,成交1320.6亿元;深成指报8202.48点,跌12.01点,跌幅0.15%,成交1279.8亿元。

  不难发现,上周大盘走势似乎出现了与去年年底那一波行情相似的“影子”。然而,最近半年以来持续的低迷,导致市场对阶段性行情的判断更为谨慎。不过,上周大盘稳中有升是建立在基本面改善的基础之上,而自贸区概念、信贷证券化等新热点的出现,为市场资金提供了明确的投资方向。综合分析可以发现,近期利好因素频频,尽管不能马上扭转整体弱势的市场格局,但短期内大盘震荡回升的条件依然是具备的。

  经济回暖助市场信心恢复

  与上个月市场对于宏观数据改善的“谈定”态度不同,上周大盘的表现显然是充满活力的。市场表现出现反差,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本月宏观数据的改善具有持续性。上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03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6%,增速比6月提高5.3个百分点,表明经济企稳复苏出现了持续性特征。二是市场信心的逐步回复。上半年行情的持续低迷,使市场一度笼罩在悲观与焦虑的氛围之中,即使有阶段性的利好,交易量也难以放大。上周行情出现了交投活跃的特征,这显然表明了市场对于经济持续向好预期的确认。而这一点,对于未来摆脱弱势格局至关重要。

  政策面利好预期持续升温

  在弱势格局中,政策面的利好无疑是强心剂。尽管当前处于“调结构,稳增长”的关键期,出台重量级的经济刺激政策可能会影响改革效果。然而,进入下半年,领导层对于“稳增长”的目标显然更为重视,因此对于阶段性的利好政策保持宽容态度,政策利好预期也不断提升。近期有两项政策给市场带来了利好:一是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对于一般企业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有助于扩大企业流动资金的来源,改善融资结构;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开展证券化产品交易,能改善其流动性并减少非银行资产比例。二是,国债期货的上市。国债期货的推出,将丰富期货产品,扩大机构的套保渠道。总体而言,金融产品创新的持续推进,能给当前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并有助于市场保持一定的活跃度。

  “上海自贸区”概念持续发酵

  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并正式进入操作阶段。自贸区建设涉及金融、贸易、航运等五大领域的开放政策,以及管理、税收、法规等五个方面的一揽子创新。自贸区建设包括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金融改革措施,成为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此,市场给出了积极乐观的响应,相关板块持续高涨,“自贸区”概念构成了自去年“城镇化”概念以来的又一个新的主题。从逻辑上看,上海自贸区试点短期内主要受益的区域还是集中在自贸区内部,随后将辐射至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区域;伴随着新的试点区域得到逐步扩大,开放促改革的“制度红利”有望辐射至全国。因此,随着“自贸区”概念的持续发酵,短期内市场走强有了鲜明的主题。

  流动性相对宽松

  市场走强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充足的流动性。从八月份的整体情况,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足,而上周的情况也是如此。上周四,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进行了260亿元14天逆回购的操作,加上上周二的290亿元7天逆回购,上周逆回购数量550亿,而央行在上周一续作了515亿3年期央票。可以看出,央行通过7天、14天逆回购方式释放短期流动性,最终使得流动性保持了一个相对充足的状态。这一点意义非常重要:一是为当前热点持续发酵保障货币供给,缓解“后援”乏力的担忧;二是缓解即将推出的国债期货保证金压力,因为国债期货会带来一部分市场资金的分流;三是新三板扩容在即,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次改善流动性可以为后续的流动性释放铺路。

  随着基本面的逐步改善和政策红利的不断刺激,传统行业或许在下半年将进入复苏轨道。不过,要摆脱当前的弱势格局仍需要一定时间,市场分化态势并未实现扭转,目前的多重利好只能促使市场维持缓步震荡上升的态势。

上一篇:鲍尔默和艾洛普:微软将带诺基亚继续向前
下一篇:何诚颖: 亚洲金融危机 似曾相似燕归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