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渝:光大处罚有两明显瑕疵

和讯专栏作者、财经作家 苏渝
和讯专栏作者、财经作家 苏渝

  雷厉风行,证监会一改过去处罚内幕交易的拖延作风,在8.16事件发生不到半月就做出了处罚决定。8月30日,证监会对光大异常交易事件通报调查处理情况。此事件被定性为内幕交易、内控缺失,证监会对四位相关决策责任人徐浩明、杨赤忠、沈诗光、杨剑波处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并没收光大证券(601788,股吧)非法所得8721万元,并处以5倍罚款,共计5.2328亿。这个处罚毫无疑问是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重的行政处罚了。但笔者认为重罚明显存在两点瑕疵:

  首先,投资者的民事赔偿如何兑现。光大内幕交易事件,造成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严重亏损。根据《证券法》第77条,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光大证券事件导致投资者损失严重,投资者可以提起诉讼依法要求赔偿。但作为中小投资个体,要向光大证券提起诉讼依法要求赔偿难度非常大,事实上,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于内幕交易民事赔偿纠纷往往不予立案。即使立案,最后驳回的居多。比如:2011年,多位因黄光裕内幕交易受损的股民向北京市二中院提起诉讼,但是法院以黄光裕内幕交易和投资者损失之间直接没有因果关系为由驳回诉讼。有位投资者在东方财富(300059,股吧)网发贴称:自己当天上午买入银行股,第二天止损卖出。这一买一卖亏了六万多元,现在想索赔却找不到方向。的确如此,一是举证困难,光凭当日交割单难以作为法律证据,还有期指遭左右换耳光双杀连交割单都没有,电子凭证也难作为证据。二是诉讼成本很高,比如你亏了六万,按照2%缴纳诉讼费。也即是说起诉者在基本没有能稳获胜诉的情况下还要先缴纳一千多元诉讼费,同时还要拿更多少钱出来请律师,成本不划算。再说,投资者分布全国各体,全都跑道光大证券管辖地去打官司,法院再增加多少法庭也不够用。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投资者必须一个个和光大证券对簿公堂,而不能采取集团起诉的方式。因此,这会造成双方及法院时间、精力的浪费,当然一些损失小的散户可能会考虑到诉讼的成本然后放弃诉讼。三是还有些不知道可以诉讼赔偿的投资者不会去诉讼,就会形成诉讼了获赔;不知情者认亏的不公平现象。

  囿于我国现行法律的不完善以及此前内幕交易民事索赔的案例,欲索赔的投资者很难获胜。笔者建议监会者可以同上交所,中国证券登记中心,中金所一道,利用高科技手段把当日上午追高买入那类股票或期指后又卖出亏损的账户统一交给光大,由内幕交易方举证,哪些是因乌龙事件应赔偿的;哪些不是?经法院鉴定裁决后,统一由光大将赔付款打到亏损投资者账户上,减少诉讼的难度和跨度。

  其次。除了行政处罚,还应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证监会对四位相关决策责任人对徐浩明,杨赤忠,沈诗光,杨剑波分别予以警告,罚款60万元并采取终身的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并宣布为期货市场禁止进入者。对董秘梅键责令改正并处罚款20万元。这是根据2005年的《证券法》。《证券法》73条将内幕交易主体分为“内幕信息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两类,处罚则是对内幕交易者采取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以及市场禁入等。相比操纵市场而言,其处罚避开了刑事责任。这也是上述责任人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光大这次内幕交易比任何操纵市场的后果都要严重得多,光有行政处罚而不承担刑事责任,很难杜绝今后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故笔者建议尽快修改原有《证券法》,将后果严重的内幕交易者,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因此,只有严刑峻法,才能杜绝资本市场今后类似重大事件再次发生。

上一篇:金岩石:数据和政策欲造牛市 沪指进军2400
下一篇:曹中铭:光大乌龙指不能一罚了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