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渝:北大荒为何荒废了主业

和讯专栏作者、财经作家 苏渝
和讯专栏作者、财经作家 苏渝

 

  号称天下第一粮仓的上市公司北大荒8月21日刊登了自查公告。自查的内容为:其在2012年度审计过程中核实有关企业对控股子公司北大荒鑫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欠款,发现黑龙江省鸡东县忠旺粮库、北大荒青枫亚麻公司等多家企业欠款及鑫亚存货中的亚麻和煤炭存货存在重大减值风险,以上各项计提减值准备合计26473万元。自查公告揭示了上述应收账款和存货是如何变成“烂账”的。以鸡东弘霖煤炭经销有限公司为例,鸡东弘霖需要向鑫亚支付11027万元的应收账款,但是截至公告之日,鸡东弘霖法定代表人已经失踪,该公司已处于停业状态。尽管鑫亚已向司法机关报案,但是收回上述款项希望不大,北大荒已将1.1亿的应收账款全部作为坏账计提。这也即使说这笔所谓的债务全部打了水漂。

  北大荒近年荒唐事不断。守着粮仓却剥离大米生产主业。北大荒米业拥有三江、友谊、迎春、卫星、二九零、八五九、前进7个30万吨稻米加工园区、28个稻米加工厂,稻米加工产能达到700万吨。“北大荒”系列品牌大米相继成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并被评为行业唯一标志性品牌、中国名牌、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然而,上述这些大米生产主业却荒唐被剥离出上市公司。原因嘛:按北大荒股份总经理贺天元的话来说:北大荒米业是上市公司巨大的包袱,已经到了不得不剥离的地步。

  那么,北大荒米业是怎样成为包袱的呢?原本北大荒米业在上市公司有着重要位置。以2012年数据为例,北大荒米业当年实现营业收入83.03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61.03%。然而,自从真正的“包袱”——鑫亚经贸嫁接到了上市公司后,其经营状况便急转直下。鑫亚经贸成立于2008年,由北大荒出资5000 万元设立,2009 年12月北大荒将持有的鑫亚经贸50%股份转让给子公司北大荒米业,2010 年又转让了1%的股份使鑫亚经贸成为北大荒米业的控股子公司,而自2010年至2012年正是房地产业极具吸引力的时期。鑫亚经贸的成立初衷是为北大荒米业公司提供重要的对外收购、销售流通平台,但伴随2011年变身为北大荒房地产资金拆借通道后,情况开始失控。鑫亚经贸自2011年8月3日至2012年1月12日累计向公司以外的五家房地产公司拆借资金9.76亿元,包括哈尔滨乔仕地产公司拆借资金5.84亿元、哈尔滨中青地产公司拆借资金5000万元、黑龙江中信伟业地产公司拆借资金1500万元、北大荒鑫都地产公司拆借资金3.02亿元。

  正是由于这些违规担保与拆借,使北大荒主业荒废。2012年,北大荒亏损1.88亿元,业绩下滑143%。这主要与大幅计提减值准备有关。北大荒在年报审计中发现,除此前已经爆出的5亿元房地产拆借资金逾期外,鑫亚公司账务也出现很大问题:包括部分对外账款存在坏账风险,库存亚麻和煤炭等部分商品存在减值风险,上述各项减值准备合计高达2.65亿元。鑫亚经贸的巨大财务漏洞经过一系列债务调整先转化到北大荒米业当中,使得北大荒米业只得强吞苦果。

  北大荒集中于2011年8月3日至2012年1月12日发生的10亿元资金拆借,并没有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也未进行信息披露。违规拆借暴露之后,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北大荒核查并决定给予北大荒以及公司董事、总经理丁晓枫公开谴责。从2011年及2012年,公司为北大荒米业提供担保贷款额分别为38.78亿元和34亿元。巨额资金占用及担保,给股份公司经营带来了相当大的债务违约风险。在这样的状况下,为逃避债务及减少亏损。2013年7月19日,北大荒发布公告,以6000余万元的价格将子公司北大荒米业出售。当然,剥离米业公司后遭到了大小股东和投资的广泛质疑,认为上市公司北大荒今后拿什么来支撑公司业绩?

  北大荒荒废主业不是上市公司第一起,也绝不是最后一起。 

 

上一篇:2000保卫战必然失败的四大理由
下一篇:皮海洲:未临时停市是上交所的不作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