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诚颖:乌龙指背后的隐忧

国信证券总裁助理、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何诚颖(图片来源:和讯网)
本文章内容为作者应和讯网专栏之邀,独家授权和讯网发布。和讯网邀请各界名家开设专栏,为读者提供趣闻博见。请读者关注更新。
8月16日,这一天对于中国股市和广大投资者来说,将以“惊心动魄”的方式予以铭记。这一天上午,从11点06分开始,权重股突然异动,盘中沪指瞬时飙升超过100点,71只大蓝筹股顷刻涨停,面对2分钟内成交78亿元的局面,着实让交易所以及投资者们始料未及。但随后市场恢复平静,当天下午复牌后指数也重新进入原有趋势中运行。截止上周五收盘,沪综指报收2068.45点,下跌0.64%;深成指收报8168.09点,下跌0.74%,中小板综指收报5597.90点,下跌2.46%;创业板指数收报1132.09点,下跌3.00%。
在市场发生异动不久,光大证券临时停牌并发布公告称,公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乌龙”事件导致大盘异动被证实。如今,“乌龙指”事件持续发酵,监管部门的核查正在进行,很多细节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澄清。事实上,A股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乌龙指”事件,为何此次“乌龙指”影响如此之大?从表面上看,涉及金额之巨史上未有,同时,目前市场对于牛市的渴望远超前几次“乌龙指”,引发大量投资者跟进,因而此次“乌龙指”带来的影响也是史上未见。从目前的市场反应看,很多投资者担心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量化交易风险凸显,交易制度存在缺陷,风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除此之外,“乌龙指”事件恐将对A股近期走势带来不利影响。
量化交易风险易被忽视
尽管此次“乌龙指”事件很多细节未清,但是事件发生于光大证券的策略投资部门已经被证实,事件表明该部门的套利交易策略以及所配置交易系统软件均存在漏洞。
事实上,任何交易策略或交易方式均在风险,而本次事件隐含了三大风险:级差风险,操作风险与系统软件风险。ETF套利级差往往只有万分之几,存在时机瞬间即逝,并且需要调动大量资金才能获取可观收益,整个过程需要借助程序化交易才能实现。程序化交易功能虽然强大,但始终无法代替人脑,无法针对突发事件进行策略调整。第二种风险是交易员操作风险,比如光大这次的乌龙指事件,有可能是交易员在输入数量的时候出现了失误。这同时也牵扯到第三种风险,系统软件风险,每个交易员在系统中都有相应的交易权限,包括数量、金额等,此次“乌龙指”涉及的70多亿资金,是如何通过各项风控措施得以调动的呢?
显然是系统软件存在漏洞。
风控措施执行不到位
此次“乌龙指”事件还暴露了券商的“老毛病”——风控不到位。光大证券业务部门在短短数秒内发出了高达数十亿元的错误交易指令,说明其在验资、授权、风险敞口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制度不严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其实,在今年五月份的券商创新大会上,监管层就要求证券公司将创新与风控“两手抓两手硬”。然而,仅仅过去了三个月,光大证券就出现了“一支手软”的情况,显然这不是个别现象。在当前的市场弱势格局下,券商创新业务发展面临很多不利因素,为保业绩,花在风险管理上的精力可能不如牛市中那么有充沛。然而,“乌龙指”事件表明,弱势格局中风控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对券商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
交易制度缺陷放大负面效应
一直以来,交易制度缺陷是备受市场关注的话题,而该话题在此次“乌龙指”事件中又被搬了出来。理由是,中国股市的“T+1”交易制度放大了本次“乌龙指”的负面影响,让更多的投资者遭受了损失。
我国股市采取的是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交易模式,以及“T+1”交易制度。这意味着一旦出现涉及较大金额的交易指令误操作,很容易造成市场剧烈波动。
客观地分析,“T+0”制度确实可以大大降低类似于“乌龙指”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不应就马上否定“T+1”交易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第一,“乌龙指”事件属于突发事件,属于个案,基于个案调整交易制度显然是依据不足;第二,中国股市发展的成熟度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控制机制尚不成熟,贸然采取“T+0”制度不合时宜;第三,此次事件发生的根源来自券商风控缺陷,而不是交易制度。
尽管如此,监管层仍应采取相应的策略,毕竟,A股市场牵涉众多投资者的利益,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带来数亿元甚至更大的损失。因此,监管层应以此为戒,在查明真相后严惩责任人,同时完善监管规则,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对A股近期走势产生不利影响
惊魂过后,市场归于平静。然而,“乌龙指”对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短期内仍将存在:第一,“乌龙指”导致市场走势失真,数据缺乏可信度。事实上,该事件确实打乱了很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本来,7月份宏观数据的回暖,可能促成市场走出近期的低迷,该事件的发生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第二,引发市场情绪紧张。在“乌龙指”事件中,不少投资者跟风杀入,而在事件澄清之后,这些资金极有可能从权重股出逃,造成市场指数下挫,进一步打压市场信心;第三,“乌龙指”事件必然促使监管层加大对券商风控的监管力度,同时,该事件可能使券商信誉受损,引发券商板块下挫,而券商板块作为权重板块之一,将进一步推动市场下行。
从长期看,“乌龙指”难以改变当前的弱势格局,毕竟相对于大盘,其涉及到的资金量仍然偏小,影响大盘走势的依然是基本面与政策面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乌龙指”的影响会趋于淡化,各方对于市场走势的判断会重回正轨。
何诚颖: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研究员(教授),国内著名金融证券专家,深圳市地方级金融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信证券总裁助理、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主任。
下一篇:杨远昌:后市将逐步提高操作敏感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