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民:中国式MTP蓝在何处

在实施中国式MTP内训中,多次有学员提到这个培训对我们真的有莫大的帮助,它到底是如何开发出来的,你们培训师是怎么开发课程的?今在此一并作一回顾。
 
 
 
中国式MTP的正名
    中国式MTP不是中国式管理(曾仕强老师创造)。例如,中国式管理指出:“我们的建议,中国式会议最好以‘3:1:3’的过程来进行。意思是会议如果预订一个小时,大家就要在会前花三个小时来充分沟通,会议时获得一个富于弹性的共识,会后再花费三个小时,依据这个共识来进一步沟通,寻找可行的途径。”(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77页)。而中国式MTP追求的是“高效的会议沟通”,根本就没有“中国式会议”这个概念。
    中国式MTP是MTP(管理者培训课程)的中国本土化,结合了欧美先进的管理思想,考虑到中国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实践状况,经多年努力开发而成。 
 
中国式MTP的由来
“守”:笔者接受日本讲师主讲的日本式MTP的讲师培训时,遵守着“守”的原则,极其认真地参与其中,做了大量的笔记,也有良多的感悟。
“破”:在亲自实施MTP企业内训过程中,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改善点,比如:沟通方面,在日式MTP中,不但非常零散,还有重复。再如问题解决方面,在业务改善单元谈到了“组织结构、工作分配、工作方法”的改善,在“信赖关系”单元又谈到了“与人相关的问题”处理,但是就是没有“系统的问题解决思路”。此外,有些内容过于浅显(可能日本人觉得非常有必要,但在中国有耍孩子玩的感觉),就没必要安排大量的时间去推进,点到即可。有些内容看似简单,但如果它是企业或学员关心的重点或难点,就应该多安排点时间,采取有效办法、妥为实施,以争取良好的培训效果。
“离”:在不断的培训实施与管理实践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反思与提炼,站在学员的角度思考其“SHOULD BE”,经过多日的努力与不断修正,刘海民老师主导开发的中国式MTP诞生了。
 
中国式MTP经过数次培训的检验,其效果远胜日本式MTP。大的方面讲,与日本式MTP相比,中国式MTP的改善点有如下几点。
 
框架结构的改善:
日本式MTP共分六章,分别是:第一章管理的基础,第二章业务的改善与改革,第三章业务的管理,第四章部属的培养与启发,第五章信赖关系的形成,第六章管理的展开。
中国式MTP共分四章,分别是:第一章一切从自己开始,第二章做事—业务管理,第三章带人-人员管理,第四章领导力提升-创造性解决问题。
 
培训内容的改善:
中国式MTP在内容安排上,结合中国企业管理者的成长需要与管理困惑,做了大量的改善工作。
在第一章中,在一流的角色力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我管理”一讲,主要包括:学习与反省、情商与有效沟通、时间管理、心意修炼等。
在第二章中,将日式第三章的内容操作化,同时强化了“一次性计划到位”,“适度与有效控制”与“双赢协调”的内容,确保业务目标的达成。
在第三章中,除了培养下属,还增加了激励与团队建设两讲。培训下属使其有能力,激励使其有意愿,团队建设使其有合力、有团队战斗力。如此融合了日式第四章、第五章,同时强化了打迼团队的内容(日本是“求同”的文化,合作是正常现象,在其MTP中这部分内容极弱),与激励的内容(日本本土的上司认为干好工作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较少表扬下属,激励也谈得很少)。
在第四章中,增加了领导力一讲,主要讲以下属、状况而非仅管理者为中心的权变式的情境领导力,一改日式MTP的四分图理论,实现从管理者向领导者的角色转变。同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讲,包含了业务问题与人的问题,而且将其融合到同一个问题解决的流程之中,在这个流程中,管理者可以最大化地利用集体智慧,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找到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的上佳方案。
 
培训形式的改善:
一改日本式MTP单纯的问答、针对案例的作业与点评的培训方式,增加了视频感悟、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管理实践困惑与感悟分享等有效的培训手段,有效地强化了培训效果。
 
工作体会:
回顾中国式MTP的诞生与发展,笔者有如下感悟:
1、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日本式MTP系出美国,经日式改造之后,在日本企业广泛普及,也曾数度更新改版,它无疑是成功的。
2、想走得更高,必须首先在巨人的肩膀上站住。这就是先得“守”,彻底搞清楚它到底是怎么个状况。
3、关注变化。“守”住之后,必须“用”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变”数,将它们一一记下,逐一思考如何妥善应对,当这种变数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要考虑突破的时机了。这就是“破”。
4、框架决定成败。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其实首先应该是“框架决定成败”,而后再谈细节。建筑物之美,首在其整体结构的设计,就象新央视大楼的“裤叉”之美。在“破”的过程中有一个里程碑,这就是新的框架搭建完毕。
5、血肉很重要。骨架有了,血肉(即内容)就是第一要事。选用什么肉、肥的还是瘦的,又如何使其“生”动?这需要长时间的努力,需要广泛涉猎很多先进的知识,并结合实践去消化吸收。
6、包装同样重要。人靠衣妆马靠鞍,美人也得扮上一扮,才会有令人惊奇的效果。对培训而言,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推进,其效果往往相距甚远。体验式培训为什么火,主要是因为其形式,因为听到的容易忘记,但体验的却容易被记住。因此,用什么形式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包装”,争取让学员真正的有所收获,能记得住,能用得上,就极其重要了。
7、烧饭做菜。当血肉齐备,包装完结,就达到了一个状态,就是“离”,这就是新的炉灶,可以烧饭做菜了。
 
以上,欢迎交流、指正。

 附<中国式MTP-四维管理才能提升> 

内容大纲:
第一部分 一切从自己开始
1 一流的角色力
目的:通过对(组织)管理的认知,强化管理者的角色意识、明白要做什么、如何做好
1、管理的涵义:目的与目标、资源、成果
2、组织效能:四项原则与管理的基准
3、管理者:因“人”成“事”
4、角色力:期待、职责、定位、造钟与授权
5、管理者必备意识
 
2讲 从自我管理做起
目的:自身有热度,才能温暖他人。只有搞好自我管理,才能影响他人,达成管理目标
1、修身(修炼)第一
2、三心二意
3、习学与反省
4、有效沟通(含情商管理)
5、时间管理
  
第二部分 做事---业务管理
3讲 计划与指示
目的:掌握通过高效计划会议与适当指示,将工作目标有效落实到下属的工作目标中
1、目标的设定与分解
2、计划的涵义、要点与本质
3、如何制定计划与高效的计划会议
4、如何进行工作分配
5、灵活运用不同的指示方式
6、理想指示的要点
 
4讲 执行与控制
目的:学会如何通过下属的高效执行,并灵活运用适当的控制方法,确保计划目标与期待的达成
1、PDCA与执行水平提高
2、控制的涵义、要点与本质
3、如何发现问题
4、控制的N种有效方法
5、上司如何做到控制适度
6、提高下属的自我控制水平
 
5讲、跨部门协调
目的:掌握跨部门协调沟通的方法,达成内部与外部的和谐一致
1、协调的涵义、要点与本质
2、协调的五种方法
3、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
4、双赢协调的要点
5、跨部门的协调沟通
l        六大修养与协调沟通步骤
 
第三部分 带人---人员管理
6讲 培养下属
目的:提升下属的工作能力
1、转变观念,大胆培养下属
2、掌握培育的要点
3、制定培育的计划
4、工作指导的有效方法
5、自我启发:工作即导师
6、培养下属的管理能力
 
7讲 有效激励
目的:确保下属的工作意愿
1、激励的作用机理
2、掌握下属的需求:了解、刺激、审视
3、强化有效行为
l        确定强化的方法(考虑需求)
l        奖惩效果的最大化(如表扬与批评)
4、激励时应注意的原则
 
8讲 团队建设
目的: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的个人在一起,团队的作战能力也不一定强,美国篮球梦之队也可能得不到冠军。只有加强团队建设,才能增强团队的作战能力。
1、高效团队是什么样子
2、高效团队的领导要做什么
3、提高团队力量的若干思路
4、突破团队建设的五大瓶颈
 
第四部分 提升领导力
9讲权变式的领导
目的:了解领导与领导力,认知自己的领导风格,确定改善方向
1、从管理到领导
2、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
3、测试:领导风格的自我诊断
4、因材施领:弹性运用四种领导风格
5、领导力4E模型
 
10讲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目的:掌握主持创新会议的流程与方法,利用集体智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升领导力
1、问题的涵义与种类
2、解决问题的三种思路
3、激发下属的问题意识
4、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流程
l        发现问题(方法)
l        聚焦与界定
l        分析问题(现状、目标、影响因素)
l        N种对策(创造力-创新思维)
l        创意的筛选与评估
l        创意的转化应用
l        试行
l        确认与推广(SDCA)
 
实践指导:工具与方法
上一篇:刘海民:执行力,少谈狼性
下一篇:姚绍龙:为什么下属永远比管理者聪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