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忠勇:中小企业遭遇的“世界性难题”
对于中小企业生存困境破解问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原材料涨价、用工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资金短缺,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以温州为例,温州30年来奇迹创造的重要原因之一得益于发达的民间融资。温州民营企业采取家庭融资、家族融资和民间融资等方式,解决了发展初期的启动资金问题。周德文对此称,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最核心要素之一,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曾呼吁了多年,但一直得不到根本性解决。
周德文表示,目前,民间金融业和类金融业,已经变成一种壮大起来的温商的一种重要盈利模式。现在,几乎所有的全国性银行都在温州设有分行;温州批准小额贷款公司10余家;有各类担保公司300余家,还有不断扩大的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应该说,温州民间特殊的融资环境对助推温商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周德文分析,长期以来民间借贷在古老中国都是一种互助救急的融资方式。温州民间借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最先活跃起来“下海”做生意的温州人的资金需求量大增,流行百年的“呈会”骤然壮大,资金投向也从满足生活消费逐渐转向生产需求上,逐渐呈活跃趋势。
从民间资金互助会,到“抬会”,到信用社,再到担保公司和各类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温州民间金融在几十年间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形式。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从疯狂到冷静的过程。
但自从2004年以后,随着宏观调控令中小企业资金面趋紧,温州民间借贷又出现了新变化,它开始再度活跃,其中很多民间借贷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多种形式游走于法律的边缘,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而明确的法律对其合法身份进行界定。
鉴于温州资本市场活跃而又无法名正言顺地公开流通这一现实,周德文建议,应加大金融对内开放的程度,允许民间资本融资合法化。
他表示,现在资金面比2008年还紧,正常的贷款需求也得不到满足,有些中小企业的日子甚至比那时还难过,很多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险,这迫使企业不得不求助民间借贷。短期的“高利贷”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这又无异于饮鸩止渴。
周德文还呼吁,目前一些中小企业一方面赚不到钱,另一方面又要支付很高的运营成本,苦苦支撑,很容易整体崩塌。中小企业也正是用钱的时候,转型升级也需要资金支持,如果政策不能调整,恐怕很多中小企业会面临倒闭危机。”
同时,他还进一步强调,破解中小企业困局乃当务之急,企业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国家在政策调控方面应有所改变,虽然政府处在需要遏制通货膨胀又要发展经济的两难境地,但宏观调控,既要控制通胀,也要兼顾发展,特别是要顾及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不能一刀切。
下一篇:梁忠勇:谁来拯救中国中小企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