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跌破2000点并不意味着马上见底
郭施亮,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者(资料图)
鉴于昨日的下跌行情,市场热议纷纷。其中,大多数观点认为,创业板IPO及再融资办法的发布以及IPO预披露企业数量的增加是全天下跌的主要原因。
针对前者,创业板IPO及再融资办法主要看点在于放宽财务准入指标、取消持续增长等要求。正如笔者前文所述,此举实则降低企业的准入门槛,对市场形成直接的冲击。
针对后者,截至5月18日晚间,IPO预披露企业已经增至342家。至于已过会的企业家数,目前已有34家IPO企业成功过会。显然,近期企业过会的进程有所加快。
确实,上述消息会对股市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从昨日的盘面情况分析,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主板市场,并非创业板市场。
纵观过去一年的市场表现,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分化表现。其中,2013年主板市场(以上证指数为例)累计下跌6.75%;创业板市场累计上涨幅度却高达83%。一边是跌跌不休的低估值市场,另一边却是迭创新高的高估值市场,显然与管理层崇尚的价值投资理念存在着强烈的分歧。
事实上,产生上述的现象并不奇怪,也可以认为是中国股市中的一大奇观。
从具体的数据分析,目前上证指数徘徊在2000点附近的水平,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跌破9倍。相反,创业板自高点下跌不足30%,市盈率却依然维持在50倍上下的水平,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严重的估值差距。不过,从流通市值的角度进行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度更加明显。
其中,当前上证指数的流通市值约为13.23万亿,沪深市场的流通市值约为15.9万亿。至于创业板市场,当前379只创业板股票的流通市值不足9000亿元,较年内最高值有所下降。
因此,从上述两组数据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即主板市场具备估值优势,却不具备低市值优势。而创业板市场不具备估值优势,却具备了低市值的优势。于是,在主板市场容量过大的背景下,具备低市值优势的创业板市场无疑成为理想的投机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因股市制度设计的漏洞,主板市场的多项制度体系完全偏离于投资者。以股指期货为例,因制度设计偏向于机构做空,做多成本与做空成本的不对称性,最终加速了市场单边下行的趋势。此外,因股指期货中期现市场间的交易制度不匹配,大资金大机构完全控制了市场的运行区间。至此,打破了以往齐涨齐跌的市场格局。从长期的走势分析,主板市场基本局限于大区间运行的格局,而做多做空的成本差异化更加重了市场的长期调整压力。
相反,自2009年创立至今的创业板市场,并没有过多的制度嵌入。结合创业板市场的低估值优势,整体做多的压力并不沉重。
如今,上证指数盘中再度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市场的估值水平进一步压低。更多评论认为,这或许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买进机会。
其实,上述原因并不会成为抄底的借口。即使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也并不意味着市场就能够马上见底。
笔者认为,市场真正的底部是在不断的猜测中形成。然而,这一过程却非常漫长。不过,在股市制度改革并不成功的大环境下,盲目迷信股市的大底,是否有一种“自己跳进火坑”的感觉?
下一篇:李大霄:年内发新股100家左右 救市第一信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