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熊市见底的四个可靠信号
截至3月31日收盘,上证指数报收于2033.31点,下跌0.41%,继续围绕2000点整数关口展开弱势震荡。而深证成指,报收于7189.58点,上涨0.34%,依然接近五年来的新低位置。至于中小板与创业板指数,近期的表现也并不乐观。
自2009年8月4日见顶3478高点以来,股市呈现出长期下跌的趋势。如今,虽然指数下跌幅度已经超过了40%,但是就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熊市的面貌依然没有转变。
何时摆脱长达四年半的熊市行情?针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也在市场中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看涨者普遍认为,股市调整周期接近5年,与01年至04年的调整周期相当,且累计跌幅相当巨大,股市有望见底回升,甚至走出反转的行情。至于看跌者,其普遍的观点认为,股市圈钱力度有增无减,配合经济基本面的持续低迷,股市依然找不到见底的理由。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面对当前国内的股票市场,已然不能按照过去的方式进行判断。
以股市的流通市值为例,10年前沪深两市流通市值不足万亿,而股票数量也没有出现大规模地扩张。相反,10年后的今天,沪深市场的流通市值已经达到16万亿,而两市的股票数量也达到2500家左右的水平。更为关键的是,按照过去新增流动性的推动效应分析,市场的供需矛盾并不明显。而如今,公募基金的增长幅度显然远远落后于市场的扩张速度。虽然近年来管理层提高QFII、RQFII等投资额度,但是在庞大的市场中,这些新增的流动性对市场的推动效果已经微不足道了。
再者,多层次的市场结构雏形初现。而股指期货、转融券等做空工具的出现,将深刻影响市场的赢利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因国内市场的特殊性质,相关做空工具的设计理念并不利于中小投资者。而在过去四年中,大资金大机构却借助上述的工具进一步控制市场,而它们也不需要依靠单边做多而实现盈利。
可以预期,过去齐涨齐跌的市场局面或恐难出现。而结构性的行情或许是中小投资者的唯一希望。
经历了四年半的熊市行情,股市何时摆脱长熊才是中小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至于,熊市见底的重要依据,笔者郭施亮向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破净数量的比较。根据近期权威机构的统计,当前沪深两市破净的股票数量达到127只。而在年内,该数值一度达到143只。不过,按照2005年以及2008年低点时的对应数据分析,与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其中,2005年股市临近998低点之际,市场破净的股票数量为184只。而在2008年市场接近1664低点时,当期的破净股票家数也达到181只。
第二、新股破发现象频繁上演,市场表现持续低迷。对比过去市场最低迷的时期,新股表现异常疲软,时常伴随新股破发的现象。如今,虽然新股发行暂缓,但是对比前两个月的新股首日表现,其炒作的力度可见一斑。从纽威股份(603699,股吧)、新宝股份(002705,股吧)再到我武生物(300357,股吧)等新股的首日表现分析,基本呈现出一个特点。即新股首日开盘后,不足两秒的时间,就触及了首次盘中临时停牌的规定。可以认为,A股市场的新股炒作达到了历史顶峰。
第三、机构仓位接近下限,或者上演基金清盘潮。对此,可借助股基仓位进行判断。一般而言,股基仓位的下限为60%,而上限为95%。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当股基仓位跌至68%附近的水平时,市场见阶段性低点的可能性增大。而当股基仓位接近88%的水平时,市场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目前,根据机构数据的监测,股基仓位降至了79.27%,较前者有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但是,就目前的仓位水平而言,也与68%附近的仓位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
第四、利空消息遍布市场,市场处于极度悲观的状态。纵观过去的数据,在利空消息遍布市场之际,往往伴随着持续性的中长阴杀跌以及整版的股票跌停现象。至于市场的态度,多以极度悲观为主。或者,还会传出800点、1000点的悲观预期。至于近期的市场,利空消息并没有遍布市场。反之,还会时常传出利好的政策。当然,在一个极度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任何没有实质性的利好政策只会起到延缓下跌周期的作用罢了。
综上所述,当前A股仍然处于中长期的熊市行情之中。同时,也没有真正符合熊市见底的重要条件。至于未来的市场,或许仍然以筑底为主。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在经济转型的困难期内,股市并不可能走出牛市。而从管理层的战略角度分析,加大发挥股市的直接融资功能,进而提振实体经济,才是股市在经济困难期内的主要作用。(博客:郭施亮)
下一篇:胡任标:回调行情未破坯短多走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