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珩迪:贵金属行业的冬天还是春天?
李珩迪
又是一年315,每到这个时刻各大企业的老总都会聚集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的盯着电视屏幕,紧盯着自己的公司或者行业是否不幸上榜,几个小时的节目结束后才能长松一口气,年度又一关通过了。今年的315后,整个贵金属行业的从业者这口气不但不能长出,反而是心提到了嗓子眼,屁股如坐针毡。非常不幸,这个行业在今夜中招了。
央视曝光了现货白银市场的种种问题,我归纳起来有如下六大问题:虚假营销宣传、非法代客理财、违规代理开发、资金进出安全、软件系统漏洞、交易模式对赌。
这两天有很多文章针对这六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但我想从历史发展角度、行业类比角度和法律规范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任何金融行业的发展和规范都不会超出以下三个范畴:一是法律法规规范、二是行政机构监管、三是行业经营管理完善。以证券期货为例,证券行业有证券法,期货行业有期货管理条例,证券和期货都有证监会监督管理,有券商期货公司准入标准,有从业资格认证。央视315提出贵金属行业的虚假营销宣传、非法代客理财、违规代理开发三大问题,都是证券和期货行业发展初期的普遍问题,最终通过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形成了禁止代客理财、禁止不当宣传、券商期货公司直营的明文规定得以规范解决,违法违规者将受到相应法律制裁,这完善的周期呢,都是十几年以上,而对于作为新生事物的贵金属行业,也务待法律法规规范和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管。
再来说说资金进出安全和软件系统漏洞。所有金融专业出身的人都知道,任何金融公司都会面临信用风险、技术风险这两类问题。信用风险落脚到贵金属行业既是资金汇划安全,目前贵金属行业中的正规交易平台已经在各大银行的业务支持下实现了资金第三方存管,客户资金抽逃风险已经规避,是否资金三方存管也是正规平台与非法平台区分的关键。再说技术风险漏洞,所有电子交易平台都会有技术漏洞,或被经营方利用,或被参与者抓取漏洞,再先进的系统如银行网络系统也总有漏洞可抓,但问题不在交易本身,而在利用漏洞的行为,利用漏洞的行为甚至不需要行业法规规范,篡改行情和数据,目前的基本法律都可以予以制裁和处理。个体出了问题、个别机制出了问题,就一味归结为行业问题,这不仅是不负责任的报道,也是对一个行业的抹黑。一个法制社会要用法律的思考方式来理解事物。
虚假营销宣传、非法代客理财、违规代理开发、资金进出安全、软件系统漏洞这五类问题,都急需贵金属行业参与者和经营者不断完善行业经营规范,在与监管层的不断沟通交流过程中,建立行业准入制度、从业者准入制度、资金存管制度、it信息技术标准,营销销售服务规范等体系,并最终形成属于贵金属行业的法律法规,还贵金属市场一个明亮的天空,还合理合法经营的正规平台一个合理的正名
最后看一下交易模式对赌问题,这是最核心也最令人费解,大多数从业者回避的问题,国内普遍通行的分散式柜台交易是从伦敦场外交易模式(OTC)参照而来,国外是由银行和场外交易商独立报出买价和卖价,生成连续价格,与客户形成对手交易,交易商对后台收到的买单和卖单形成撮合,多余头寸可以采取自我消化和向市场对冲两种方式,并由此产生交易商的盈利和亏损。而国内是由交易所统一报价,交易商和客户接受统一报价,形成对手交易,交易资金和保证金由交易所和银行监管。场外交易模式在国外通行多年,对手交易并不针对单一客户,而是针对整个后台头寸,简单的把这种模式称为对赌实在不妥。一种新型交易模式的出现,更多时候我们要从法律角度去看他的合法性,而往往国内的政府机构更多的是直接利用政策规章来封杀和限制,我们的普通民众更多的是从合理性甚至是是否赚钱的角度来予以评价,同时不乏从业者混水摸鱼从中搅乱。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出现了法律失语、政策封杀、投资者不理性、从业者不自律的现货白银投资大环境。
但不管怎样,这些问题都曾经困扰了证券和期货行业很多年,历史是惊人地相似,看看如今的这两个行业,也会是贵金属行业发展的未来,这需要的是立法者、监管机构、从业者、投资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断完善,作建设者、不做搅局者,才会尽早让这一天到来。(现在睡不着觉的也不只贵金属行业,央行的一纸文件也令支付行业的大佬们睡不着觉了,想到这一点舒服多了吧)。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贵金属行业新一轮的冬天,可我却认为引起全行业和监管层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今天商务部的表态就是一个很好的标志,所有的问题都是指向和针对违规者的违法行为,而并没有对贵金属交易市场模式和其本身否定。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要提醒下各位行业中人,目前摆在贵金属行业面前的有以下五大风险:法律风险(无法可依)、政策风险(38号文件)、系统风险(交易模式问题)、信用风险(资金安全问题)、技术操作风险(it系统和后台人员操作问题)。每一项出了问题都会造成从业者和投资者甚至整个行业的巨大影响。解决好以上五大问题,才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下一篇:何诚颖:优先股是重大利好 重在配套政策和有效实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