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带来的三大“干扰”
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在利率已经降到零或接近于零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向市场大规模投放货币,运用非常规的手段来遏制通货紧缩导致的市场恐慌,刺激经济增长。2010年11月初,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向市场大量注入货币,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元贬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并会干扰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
1. 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成效不佳,奥巴马政府争取连任
为了刺激银行放贷,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然而居民对经济前景比较悲观,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导致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低谷徘徊,银行贷款意愿低迷,失业率在9.6%左右居高不下,经济复苏乏力,民众对奥巴马政府支持率下降。为了挽回政治败局、实现连任的重要前提,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成为美国政府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因此美联储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 促进美国经济稳步回升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旨在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刺激消费这一美国经济的引擎:第一,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处理和消化次贷危机遗留的不良贷款,不减少对企业和个人的正常贷款;第二,维持低利率,降低贷款成本,鼓励居民增加消费信贷;第三,推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增加收入。
1. 对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正有负
对于低储蓄或存在资本约束的国家,国际流通货币输入能够提高其进口支付能力,购买经济发展所需的机器设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出和收入增长。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将带来类似于本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输出效应,导致GDP增加或物价上涨。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则容易带来“以邻为壑”的负效应,可能导致 GDP 减少。
2. 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热钱冲击,推高资产价格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外具有价格转移效应,很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冲击,给其他国家带来显著的物价上涨。其影响机制是:美元增加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增加和本币升值,如果本币升值幅度低于外国商品涨价幅度,将引起企业的进口品成本上升或者间接工资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和美元贬值,美元持有者通常会将美元兑换成其他有升值趋势的货币,他们抛售美元将进一步增加美元的国际供给,壮大热钱的规模及冲击力度,受到热钱青睐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很容易出现价格泡沫。
3. 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由于各国的对外开放程度、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管理水平不同,通过汇率和利率来传递的流动性国际溢出效应在各国非常不确定。只要美国实行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其他六个发达国家的货币数量就会增加(或减少),GDP也会出现上升(或下降)的波动;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GDP与美国的货币政策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传导途径表现为:美国货币扩张→拉美国家利率下降→资本流出→总需求减少→GDP减少。
1. 增加中国的贸易顺差和GDP
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利率下降,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拉动美国产出和收入增长,可能增加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打击中国低端产品出口,可能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进口。此外,美元贬值还不利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
2. 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一方面造成流动性过剩,造成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形成输入型通胀;另一方面形成通胀预期,中国的消费者将扩大或提前消费,投资者将加大短线商品投资,厂家将囤积居奇或提价销售,从而加重未来的通胀,结果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出现通货膨胀螺旋式上升。
3. 导致中国的货币数量增加
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贸易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较差,为了促进贸易稳定发展,央行承担着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责任,将购买外汇储备作为人民币投放的主要渠道。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将从两个渠道促使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一是给中国带来更多的贸易顺差,二是给中国造成热钱冲击,从而提高流通中的人民币数量。导致中国GDP增长更快、局部地区或者局部行业物价上涨更高。
1. 将控制货币数量作为首要的应对目标美国实体经济复苏比较缓慢,新增的流通货币存在过剩问题。中国经济增长较快,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目前已经出现贸易顺差、直接投资和热钱大幅增加的趋势,央行应该严密监控货币数量,多种手段并举,加大力度冲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防止货币增加超过实体经济需求。
2. 将物价作为重点管理对象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存在热钱炒作现象,国内外的价格传导并不同步。在央行从总量上控制货币发行后,还需要政府其他部门进行政策配套,进行结构管理,对国内大宗商品、股市、楼市等容易受到热钱炒作的领域加强监管,防止其对上下游领域造成涨价扩散冲击,管理好通胀预期。
3. 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尽管人民币具有长期升值趋势,但是短期内我国应该防止出现人民币对美元的单向大幅升值。必须完善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增加市场敏感度以及人民币双向波动的频率,不给国际热钱任何无风险套利的机会,要娴熟地运用市场手段来遏制国际热钱的流入。
4. 抓紧时间调整进出口结构我们应主动转移或淘汰低附加值出口加工产品,鼓励发展高端出口产品,使得中国的出口商品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为美国以及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后,中国能够在新一轮的出口高涨中顺利实现出口升级做好准备。()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
下一篇:周升业:偏紧的货币政策能否治愈中国当下的通胀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