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汇率利率齐下行并非可持续的政策工具

  进入农历新年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以下简称两率)出现了联袂下行的局面,这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这背后是否表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因素起了变 化?笔者认为,由于汇率和利率下行背后有明显的干预迹象,其下行表明了中国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去年6月以来的“钱荒”代表的货币政策 全面收紧已经出现了转向,但是“去杠杆”的政策立场并未松动。

  有趣的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两会”期间对近期市场双率波动也用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评语:“市场上对近期的汇率走势也有很多分析。其中大多数分析都 是有道理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分析我也是赞成的。”而在去年7月1日,周小川面对“钱荒”的评论时也用了这样一句话:“市场基本正确理解了央行意图”。

  从周小川的表态来看,市场认为央行有意两率下行并不是空穴来风,但存在的疑问是,两率下行能够持续多久?

  首先,央行在春节后大幅从外汇市场买入美元,在过去的20个交易日中,笔者估计央行在外汇市场买入了800-1000亿美元,并输入相应金额的人民 币,与此同时,同期央行从公开市场回笼了大约8180亿元人民币,考虑到其中5000亿元是在春节前“紧急输入”并在节后自然到期,因此央行干预汇市后没 有冲销的规模在1600-2800亿元人民币,这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市场的流动性。

  与此同时,财政存款的投放可能也进一步缓解了流动性,这其中最主要的一次投放来自于去年12月份,由于此前各种原因,中国财政存款投放的规模在去年 的1-11月份都处于较小的规模,但到了12月份,出于预算原因,财政部向商业银行系统投放了1.4万亿元人民币,为历史单月投放之最,这些资金逐步流入 银行系统后,也导致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断宽裕。以7天回购利率为例,其也在本周下行至2.4%左右,也创下了两年以来的最低点。

  以此分析,汇率贬值加上利率下行,从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国并没有出现很多人担忧的资本流出,同时也意味着两率下行是中国的政策决策者们有意为之。

  笔者认为,首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在年初表现不甚理想,各项指标都出现了下行的迹象,政府制定的7.5%的增长目标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因此政策放松是 题中应有之意,从货币政策此前的周期来看,如果本轮放松可以被确认,那么至少需要持续两个季度,才能真正对实体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两率下行还是秉承此前的“去杠杆”的主导思路,本轮“去杠杆”以“钱荒”为第一个标志性事件,开始以利率的上行和波动性上升来降低金融机构的“借短放场”的杠杆率,眼下则通过引导汇率波动以及利率下行,来减少热钱流入的套利交易的压力。

  目前来看,本轮“去杠杆”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2月份出口大幅下滑18%,创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值,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通过贸易渠道来进行 的套利交易出现明显的下降。与之相随的是铁矿石以及期铜的价格挑水,表明市场已经开始担忧大宗商品融资“去杠杆”的持续,可能会带来相关需求的下降。

  市场也没有估计错误,以铜进口为例,今年1月的铜进口达到了40万吨,于去年4月份的低点相比,超出了一倍有余。有报道称,中国的铜库存目前达到了 120万吨,其中多数被抵押给了银行来从事套利交易,一旦相关交易出现“止损盘”,带来的冲击不可低估。铁矿石进口也是一例,眼下钢厂库存高企,但港口铁 矿石库存也不断攀上历史高位,这事实上意味着大量的融资矿的存在,同时也表明一旦银行收紧相应信贷条件,那么这些矿石将被大幅抛售。当然,一旦融资需求下 降,中国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可能将进一步走低——因为商业银行的资金将无处可去。

  然而,尽管政策目前开始起效,但这样的政策也仍然存在明显的风险。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其他多数央行仍在大量向系统注入流动性,由于中国的利 率水平仍然较高,中国央行仍然难以抵挡资本流入的压力,被动如果过度干预汇市,中国央行将被迫大量累积外汇储备,而这些资金只能被投入在低收益的美国国债 上,这意味着资本损失。第二,保持过低的市场利率可能会增加资产泡沫的风险,这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更是危险的。第三,由于希望保持7.5%的经济增速,大 量投资项目可能在“两会”之后上马,这也将推高信贷需求,从而拉高目前的市场利率。

  总体来看,两率下行的政策效果是令人振奋的,但由于其存在一定的政策掣肘,因此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政策工具。

上一篇:金融分析师赖以生存之道
下一篇:董登新:注册制打慢牛基础 T+0提升大蓝筹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