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昌看市:新股发行改革只有单选题

资深评论员 、CCTV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远昌

  

  欢迎收看CCTV证券资讯频道《远昌看市》,1月27日,证监会主席肖钢主持召开专家学者新春茶话会,强调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您怎么看?

好的,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多项选择,都可以考虑兼顾。但是有些事情就只能是单选题,证券行业就是这样,无论是行情的涨跌还是选股,永远只有一种选择,某个固定阶段大盘只能选择某一方向波动,同样某一个固定阶段也只有某一类股票最火爆。而新股发行改革也一样,你不能想着多选题,既想着要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又想着改革面临的诸多现实阻力,那就一点一点来,实践证明多选题并不适用新股发行改革,新股上市后集体秒停已经说明问题,这使得众多分析师的新股定价分析是多么的苍白,这使得逻辑思考在这个市场中是多么的苍白,一个没有逻辑思考的市场,就难以吸引更多场外资金,因为没有逻辑思考就意味着风险无法控制,持续盈利就无法保证,最终受伤害的是全体股民。

  所以,新股发行改革需要重新回到单选题来。新股发行改革要么彻底改为注册制,但在此之前要充分评估,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条件不足就坚持现有的审核制,既然要包办就要把思考的重心转移到完善现有的审核制。从目前的条件来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注册制固然是新股发行改革的终结板,是消灭三高现象的灵丹妙药。但注册制也需要发行人、中介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这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而这显然是需要时间的,因此证监会主席肖钢也强调要稳妥地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正是这一稳妥表态意味着当下来说依然是一个改革的过渡阶段,因此如果我们只简单的盯住改革,而放弃现有制度的完善,那市场为这种单纯的等待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投资者过去几年不断的用脚投票已经说明问题,因此对于当下新股发行改革来说与其关注未来不确定的注册制改革,还不如在现有制度下考虑如何完善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投资者。显然这里面有太多工作可以做,最简单的就是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当然这个思路是防止新股上市后机构的顺利套现,这一思考本质上是与新股注册制改革相违背的,包括我以前提到的上市整理板概念,但是在注册制的漫长等待当中,中国股市需要这些配套制度维系其基本的健康,等到注册制真的实现后再扔掉这些配套制度也不晚,显然我想说的是既然目前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那么不妨只为解决问题争取时间。

  具到盘面波动而言,昨天我强调今天大盘盘中要出现一些标准化动作,比如开盘一个小时内探底,之后有能力反抽均价,然后示范账户才有可能再度入场。虽然今天地产股出现了回调,但创业板以及金融股的走强使得大盘开盘并没有出现像样的回调,沪指终盘小幅收高,这意味着实盘示范账户依然是空仓,实际上从图中我们也能看到有二根横线,第一根横线是从上个月16日开始,这意味着示范账户空这之后开始空仓,时间长达一个月,直到本月17日开始做多期指,上周五获利平仓,使得账户出现了第二根横线,而目前示范账户收益率已经达到了账户成立以来的历史新高,也就说收益率接近两倍。虽然明天就是春节长假最后一个交易日,但我依然会以标准化动作的出现为买入条件。而从波动角度分析,大盘短期波动频率依然会变大。

  商品期货经历了前期的持续调整,今天出现了反弹,但幅度很有限。总体而言我维持上个月中旬的观点,控制风险为主。另外我注意到商品市场一直以来的龙头沪铜今天成交量出现了开设夜盘以来的新低,显然夜盘并没有带来成交量的质变,相反越来越多的资金选择了放弃沪铜,这和监管层的初衷并不一致,道理很简单,我一直是坚决反对沪铜开展夜盘,因为沪铜夜盘使得缺口变小,风险变小,没有风险就没有利润,显然更多资金开始明白了这一点。

波动指数设立初衷就是为了跑赢大盘,波动指数是以上证指数为交易标的,根据节目每日提供买卖建议滚动操作,08年11月4日这一系列节目开播时,上证指数和波动指数基值都设为100,上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数值为(119.49),而波动指数数值为(242.11),这意味着上证指数同期上涨了(19.49%)而波动指数同期收益率为(142.11%)。波动指数同期收益率远远跑赢同期大盘收益率,波动指数收益率142.11%是同期大盘收益率19.49%的7.29倍。

 今日大盘小幅收高,两个指数小幅回升。目前上证指数数值为(120.15),而波动指数数值目前为(243.46),上周五虽然我预告了本周初大盘会有压力,但我也强调这种压力很短,为一两个交易日。而接下来大盘这种波动频率变大的模式还会继续一段时间,具体到明天操作建议是:持有。

  

上一篇:狐眼看市:80%专家看多周四股市
下一篇:财智人生:大盘将呈现低开后的探底震荡走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