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昌看市:国内外投资者对PMI数据不同解读很好理解
资深评论员 、CCTV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远昌
欢迎收看CCTV证券资讯频道《远昌看市》,中国制造业数据意外出现萎缩的消息令周四美国股市承受了压力。您怎么看?
好的,关于汇丰PMI数据,国内外投资者做出了不同解读,美股大幅调整并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低,而国内A股受到冲击并不大。我想这里面的根本原因还是我昨天谈到的对于A股来说,投资者趋势性的悲观已经形成,因此PMI数据只是验证第四阶段整体控制风险的武器,而不是决定短期买卖的武器,相比较而言大盘单日波动特征对大盘短期走势的影响更为关键。而美股方面,我们要搞明白一点的是,在上个月美联储宣布削减QE后,美股出现了飙升并创出新高,而这一过程很多投资者忽略了市场的趋势性悲观,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在本月初谈到的国际金融市场登顶渐行渐近的观点,换句话说在市场很多人认为美联储削减QE会对美股构成冲击的时候,这部分人也在坚持认为美股还需要涨势一小段才会把冲击变成现实,因为美股12月底的冲高太容易让人这么联想。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在坚持美股登顶渐行渐近的观点,而不是再涨上哪怕一小段再回落。所以当我们看到国内PMI数据对A股没有形成真正冲击反而对国际金融市场形成冲击的时候,这只能解释为国际金融市场空头现在可以很轻松的利用任何看上去可以做空的工具,如果空头这么的轻松,你还能认为美股可以涨上一小段再回落吗,显然美股对消息的敏感,只能让我更轻松的坚持我月初的观点,也就是国际金融市场登顶渐行渐近。
至于A股波动,我想这个时候要从PMI数据中跳出来,大家记得去年10月底我画了一个四阶段操作草图,包括第四阶段为控制风险阶段都已经实现,那么今天我要画一张今年全年的操作草图,实际上昨天我就做了预告,但昨天因为节目时长关系,我们只能今天补上。
实际上细心的观众已经发现我近期在设计整体操作思路时,把反转行情起点设为2015年。简单说第四阶段控制风险阶段并没有走完,同时这种跌会跌破原有振荡区间,但这种跌破是很短暂的,也就几个交易日,然后会产生强劲反弹,而在逼近去年下半年高点后会再度受到挑战,然后再度出现一波调整,而这波调整会再度逼近区间下轨,同样有可能瞬间跌破,然后再度产生一波强劲反弹,而这波强劲反弹会超过之前的那波强劲反弹,并突破去年下半年高点才会出现回落。这样基本上今年的时间就全走完了。而2015年,大盘会再度遇到挑战,而且会再度跌破原有区间下轨,而且跌破的幅度会很多,之后会迎来真正的行情反转,A股将迎来数年内的大底。
具体到盘面波动而言,本周大盘绝地反击为我上周三的观点做了完美的注解。上周三我强调大盘再出现一根带长影线K线加一单日回档K线,就可以买入,而且我强调这是阶段性反弹机会。虽然股市本周一大盘略有调整,但是按计划买入的投资者并不吃亏,因为周三股市暴涨使得这个操作计划进入收获期,当然我的风格是说了就要做,说了不做不如回家睡大觉,此前我已经展示过实盘示范账户上周五列队买入期指,关于这一点今天不再多说。另外对于本周大盘上涨,有人认为央行释放流动性的功劳最大,并被很多人亲切的称为央妈。但我想强调的一个人主动的和被动的行为、提前预判和被动跟进行为有本质的区别,显然股市的亲妈并没有找到。整体上我依然会按第四阶段控制风险策略来看待当前股市波动,也就说这只是长时间下跌过程中的阶段性反弹,而不是新一轮行情起点。
商品期货方面这两天我说的很明白,股市的向好会给商品带来暂时的支撑,今天一些超跌品种反弹明显,但是前期抗跌的基本金属表现疲弱,因此对于商品期货整体而言,我还是我维持一个月前的观点,也就说控制风险为主,反弹是短暂的。
波动指数设立初衷就是为了跑赢大盘,波动指数是以上证指数为交易标的,根据节目每日提供买卖建议滚动操作,08年11月4日这一系列节目开播时,上证指数和波动指数基值都设为100,上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数值为(119.70),而波动指数数值为(242.55),这意味着上证指数同期上涨了(19.70%)而波动指数同期收益率为(142.55%)。波动指数同期收益率远远跑赢同期大盘收益率,波动指数收益率142.55%是同期大盘收益率19.70%的7.23倍。
今日地产股再度发力,大盘震荡走高,两个指数继续回升。目前上证指数数值为(120.42),而波动指数数值目前为(244),虽然本周大盘反弹走势完全符合上周三操作计划,但短期来说大盘依然会面临一定压力,当然这种压力一两个交易日为限,之后会再度出现反弹。具体到下周一操作建议是:持有。
下一篇:水皮:A股跌跌不休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