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昌看市:单日探底后可阶段性买进
资深评论员 、CCTV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远昌
欢迎收看CCTV证券资讯频道《远昌看市》,国内主流基金对2014年的市场整体判断并不乐观,目前大多维持整体仓位“中性”。您怎么看?
好的,这一判断决定了基金选股思路的保守,这种保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基金开始关注超跌股和超预期品种。但是对于今年到底是继续坚守成长股还是挖掘新的热点周期股,基金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思路,更多的是强调在这两类股票的选择中都要遵从两超原则,而这样强调关注两超的保守思考只是在市场预期不好之后的本能反应,并没有体现出对于热点中枢的倾向性关注,没有倾向性的关注意味着很难做出提前布局,而一旦行情启动或者热点产生,这种思考往往会错失机会。当然考虑到目前市场疲弱大的格局,这种只关注两超的思考谈不上最好,但也不算坏。
但是你如果想在最近三、四年金融市场的交易中让盈利保持一定稳定性,保守的不算坏策略很难获得稳定盈利,因为机会太少,行情持续时间也太短。行情整体疲弱下更多的是出现阶段性机会,而阶段性机会很重要一个特点就是只有某一类股票才会表现很好,所以在这样行情特点中,我们需要减少交易次数,而当我们减少交易次数,提前布局热点板块就成为必选,否则行情持续时间太短根本不允许我们做更多的腾挪。所以在每年的年初判断当年的行情热点成为必选题。而不是一句简单的两超原则能解决问题的。
因此即便基金目前在行情热点上面没有形成统一思路,但是我们依然要判断,这种判断是这几年行情特点之下保持稳定盈利的唯一选择。实际上这种判断,过去几年我做过很多次,比如2012年我曾强调成长股仍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相反在2012年三季度结束后我强调可以关注周期股特别是强调咬定地产不放松,结果2012年成长股跌幅巨大,而当年四季度地产股火爆。但是2013年初,我又改变了态度,当年1月18日我强调不再咬定地产不放松,而弱周期股将成为我们的首选,结果地产股就是在那一刻开始进入了下跌之旅,近期地产股指数更是创下了二年内新低,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弱周期股特别是创业板今年出现飙升。
而今年的判断上我会再度改变态度,我认为成长股是一个冲高回落走势,而周期股是一个探底回升走势,这有点像2012年,换句话说对于成长股就是最后一冲的问题,但是对于周期股是最后一跌的问题,因此从全年来说,我会把关注目光逐渐由弱周期股转为关注周期股。
具体到盘面波动而言,昨日大盘盘中波动频率变大,我指出这表明大盘经历连续调整后,市场做空动能有所减缓但是抢反弹资金又略显信心不足,而这个时候资金力量容易被放大,也就说如果有一个好的节奏将会很容易吸引场外资金入场并放大大盘波动,而这种放大就容易使得大盘出现阶段性反弹,那么我们已经空仓一个月的示范账户有可能重新杀入买进股指期货。同时我昨天又把这个节奏描绘了一番,我强调在昨天之前大盘出现了一阳夹一长下影K线组合,按照我的预判大盘再出现一根带上影线的K线和带下影线的K线后,大盘将会出现阶段性反弹,也就说我们的入场点将出现,所以今天我主要的精力在关注大盘是不是会如期出现一根带长上影的K线,结果我们看到,大盘2点前后的一波小跳水使得今天真的收出一根带长上影线的K线,显然大盘再收出带长下影线K线,阶段性买入机会将闪现。所以昨天的标题是冲高探底后可阶段性买进,而今天的标题就是单日探底后可阶段性买进。
商品期货方面虽然基本金属出现了一些反弹,但一些品种仍在创新低,象焦炭、纤板、鸡蛋等期货都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低。显示出商品期货整体并没有摆脱颓势,因此我还是12月中旬的观点,商品期货整体控制风险。
波动指数设立初衷就是为了跑赢大盘,波动指数是以上证指数为交易标的,根据节目每日提供买卖建议滚动操作,08年11月4日这一系列节目开播时,上证指数和波动指数基值都设为100,上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数值为(118.6),而波动指数数值为(240.31),这意味着上证指数同期上涨了(18.6%)而波动指数同期收益率为(140.31%)。波动指数同期收益率远远跑赢同期大盘收益率,波动指数收益率140.31%是同期大盘收益率18.6%的7.54倍。
今天大盘与昨日持平,两个指没有明显变化。目前上证指数数值为(118.62),而波动指数数值目前为(240.35),昨天我谈到了大盘出现阶段性反弹的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今天大盘收出上影线K线,今天已经满足了,第二个条件是大盘再收出下影线K线,也就说说大盘再出现单日探底将出现阶段性反弹,但是即便阶段性反弹出现,持续时间也会有限,反弹后我依然会选择逢高卖出。具体到明天的操作建议是:持有。
下一篇:王雪伟:1月16号晚间重要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