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国地方债不可怕 转变思路可以化解

   12月28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出席“2013第八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时指出,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有一定下滑的压力,要防止地方债在个别地区爆发。

  李稻葵同时认为,应该采取重要措施,化解地方债的危机,给地方政府提供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李稻葵说,中国的地方债跟西方、跟美国和欧洲的赤字财政,本质完全不一样。西方的债务高筑本质是福利性开支,是刚性的,难以下调。同时税收规模由于经济放缓在减少,增长速度减少,因此形成了只能靠发债来过日子的局面。而中国的地方债性质完全不一样,是地方政府为了搞建设借钱,借钱有的时候过多所形成的的局面。

  李稻葵认为,解决的办法是一方面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两者缺一不可。

  他举例说,如某个沿海城市为解决交通拥堵和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用借款修了沿海高架路。“这件事情本质上讲,不符合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的定义。”李稻葵认为,完全可以修这么一个高架路以后收费,为什么不可以呢?因为使用高架路的驾驶员或运输公司,是单个受益的,本质上是私人产品,既然是私人产品为什么不能收费呢?可以逐步推广电子管理办法收费。

  他说,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很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事实上是完全可以走市场化道路的,通过理念的转变,很多地方的项目就可以盘活,变成正资产,由此来化解政府债务。

  李稻葵说,除了发挥市场作用,还要同时要求地方政府把自己的资产和负债好好理清,向当地人大汇报,通过人大汇报形成一个负责任的机制,让地方政府举多少债、搞什么项目,都完全透明,给地方政府一个明确的借债上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减少过度借债,或者过度出卖土地。(博客:李稻葵)

上一篇:吴敬琏:我们站在了历史的入口
下一篇:陈思进:所有的泡沫最终都会以破灭而告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