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定向增发疯狂不是IPO开闸理由
职业投资者 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图片来源:和讯网)
目前A股市场上的融资表现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是IPO冰封已长达一年之久,何时重启仍无定论;另一方面是再融资市场风风火火,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12日,沪深两市已有40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定向增发预案,拟募集资金高达8072.5亿元,其中,仅10月8日实行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以来,沪深两市就有68家公司公布定向增发预案,拟融资金额就达1296.69亿元。定向增发早已替代IPO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抽血机。
正是基于这种现状,为此有业内人士建言,与其让定向增发的大门洞开,不如开闸IPO。这种观点认为,虽然IPO目前处于暂停状态,但是没完没了的大股东减持和定向增发,却让证券市场饱受压力。相比之下,IPO倒显得更有价值,因其不仅融资,同时也能带来新的题材、新的资金,如果上市公司再融资不断,新股是否重开就是无所谓的事情了。
目前A股市场定向增发泛滥确实是一个需要管理层来正视的事情,但这并不能成为IPO开闸的理由。毕竟IPO开闸与定向增发是两回事。定向增发泛滥并不是IPO开闸的前提条件,而且IPO开闸也不能改变定向增发泛滥的局面。相反,在定向增发泛滥的背景下,开闸IPO只会进一步加剧A股市场的失血。
其实,IPO开闸与否与定向增发是没有任何关系的。IPO是否开闸,只取决于IPO制度是否完善。在这个问题上,证监会早就表明了态度。在今年9月27日证监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回应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问题时表示,证监会对恢复新股发行的态度积极审慎,新股发行长期停顿不利于企业长期股权融资,也给市场运行增加了不确定性,不利于股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但是必须对过去IPO办法进行较大改革,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所以重启IPO必须与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促进市场各方归位尽责。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还表示,证监会正在积极制定和准备改革的配套文件与技术措施,新股发行要在改革意见正式公布实施后才能启动,所有发行人都必须在符合新的改革意见要求前提下才可以发行新股。因此,在证监会对IPO开闸问题态度已非常明确的情况下,有关人士实在没有必要继续在IPO开闸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实际上,即便IPO开闸也不会改变定向增发泛滥的局面。因为二者的融资渠道并不相同。IPO开闸是在一级市场融资,而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渠道是在二级市场。虽然IPO迟迟未开闸,也让一些IPO排队企业撤出并加入到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之中,但这种撤出的公司其实很少。IPO排队企业撤出更多是因为企业基本面发生变化导致公司不符合上市条件的缘故。而且即便IPO开闸,也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在排队,还是有企业不符合上市条件而被中止发行。因此,即便IPO开闸,在二级市场上,上市公司该怎么增发还是会怎么增发,并不会受IPO开闸的影响。而要抑制定向增发泛滥的局面,需要完善的定向增发制度,而不是IPO制度。
至于说IPO能带来新的题材、新的资金,这未免言过其实,甚至是饮鸩止渴了。所谓新的题材,无非是供市场投机炒作使用的,而A股市场并不缺少投机炒作的氛围。还有IPO带来的新的投资者,如创业板公司的员工持股,如各种上市前突击入股的投机资金,这部分资金或投资者,主要是到股市来套利的。他们的使命不是向股市注入资金,而是从股市抽走资金。
下一篇:五域论湛:大盘围绕长阳震荡 强势横盘走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