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诚颖:国债期货开局平淡 未来意义深远

  

国信证券总裁助理、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何诚颖(图片来源:和讯网)

 

  国信证券总裁助理、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何诚颖(图片来源:和讯网)

  2013年9月6日,中国国债期货在阔别18年后,再一次正式启动。然而,国债期货的首日表现与此前媒体沸沸扬扬的报道形成鲜明的反差,表现可谓平淡。国债期货各合约当天早盘高开,随后小幅下行。其中,主力合约TF1312以94.220元开盘,最高价94.540元,最低价94.140元,收盘于94.170元,较挂盘基准价(94.168元)上涨0.002%。国债期货全天共成交合约36635手,成交金额345.67亿元,持仓量2959手。

  “327事件”的反思

  尽管此次国债期货的推出吸引了万众目光,但十八年前的327事件却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1992年,中国国债期货发行了327品种,该品种是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发行的总规模为240亿人民币。

  1995 年2月23日,作为空方的辽国发抢先得知“327”贴息消息,并立即由空翻多,空方主力上海万国证券在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致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当日晚上,上交所确认空方主力恶意违规,宣布最后8分钟所有的“327”品种期货交易无效,各会员之间实行协议平仓。

  实际上,当时327品种的发行规模近240亿元,而1995年的国债发行量也才1000亿元。从市场体量、交易者结构、监管制度等情况看,十八年前并不具备推出国债期货的条件。而今天国债期货重新放开交易可谓是正当其时,首先,我国的国债存量已经很高,到2012年底,国债存量已经高达7.2万亿,流通规模为85%。其次,我国的国债现货市场交易活跃,银行间市场是最大的国债现货市场。再次,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制度建设上,投资者机构上,交易规则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因此,此次国债期货的推出与十八年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国债期货对A股市场的影响

  今年7月份证监会宣布重启国债期货之后,沪指即大跌50多个点。不少观点认为,由于可能会对A股形成资金分流的作用,现在推出国债期货并不利于A股市场。实际上,部分资金从股市分流至国债期货属正常现象。国债期货的保证金比例仅为2%-3%,其占用的资金量非常有限。即使是交易规模较大的股指期货,虽然其一年的交易量已高达百万亿以上,但其实际占用的保证金的金额仅几百亿,并不会分流股市太多的资金,也不会产生大的负面影响。

  国债期货的推出对股市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国债期货的推出是利率市场化的最重要标志,而利率变动又是股市的重要的参考性指标。股市之所以长期低迷,恐怕和市场利率缺乏稳定预期有关。国债期货推出后,其价格发现功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进而可对股市起到稳定预期的作用。对股市的长远发展来看,是很有益处的。

  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从国际成熟经验显示,国债期货具有强大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利于国债发行市场、交易市场和风险管理市场的价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被广泛接受的市场利率,构建起一条市场公认、期限完整的基准收益率曲线,因此有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目前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深水区,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国债期货的作用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据测算,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国债市值约下降3000亿元,市场机构迫切希望尽快推出国债期货,利用其套期保值功能来规避利率风险。正如证监会主席肖钢所言示,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持有我国的国债,推出国债期货也可以为外国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投资者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上一篇:帝法测市:2013年9月12日早评
下一篇:魏宁海:大盘小调整 逢低机会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