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优先股离我们有多远

职业投资者 财经专栏作家曹中铭
本周一,上证指数大涨3.39%收于2200点上方。股指能有如此骄人的表现,与以银行股为代表的蓝筹股启动不无关系。而银行股的“异动”,显然又与一则“证监会已经数次召集各大银行董秘,讨论银行通过优先股发行融资的可能性”的消息有关。
对于优先股,投资者应该不再“陌生”,监管部门亦在多个场合频频“点名”。如早在去年12月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就表示要“研究引入优先股制度”。今年5月2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条件成熟时尽快推出优先股。而在7月中旬的新闻通气会以及本月初,中国证监会更是两次表示优先股“开展试点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此次又有媒体的“爆料”,是否预示着优先股离市场越来越近了?
由于诞生时间较晚,尽管试点条件已具备,然而优先股在A股市场还处于探讨阶段,但其在境外市场却早已实施。优先股到底价值几何?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发表的署名文章《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特性》进行了“定性”,即“优先股能发挥独特作用”。事实上,优先股不仅能发挥“独特作用”,相对于目前A股市场的现状而言,还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自诞生以来,A股即定位于为融资者服务。“重筹资,轻回报”的劣根性,导致上市公司不仅首发融资时“狮子大开口”,再融资更是来势凶猛。特别是近几年来,每年上市公司再融资额均远远高于新股IPO融资额。面对日益增多并且数额巨大的再融资,市场早已不堪重负,对于那些只追求固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说,优先股一方面能够满足其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当然股息率与发行价格的确定也非常关键。
“牛”短“熊”长是A股的一大特性,在股市行情低迷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常常面临着失败的可能,这已为市场一次又一次所证明。上市公司为了更多地“圈钱”往往在时机的选择上做足文章,意图以更高的价格卖给投资者。但是,由于股市行情不“给力”,股价往往会跌至其增发或配股价格之下,此时没有哪位投资者会参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发行可转债也一样。对于优先股来说,只要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均对发行价格满意,再融资就不存在失败的风险,也不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因此,优先股再融资,能够保证上市公司融资到位,这对常常陷入“很差钱”的银行股更具有吸引力。
优先股另一大优势在于,由于不上市流通,一旦发行完成后,就不再从二级市场中抽血,也不会对股价形压力。全流通背景下的新股发行,当发起人股东持股限售期满后,其大肆套现会导致市场资金面有压力,也会给个股股价产生巨大的压力。最重要的还在于,限售股的巨额套现行为,会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进而对行情产生负面影响。应该说,前几年A股连续“熊霸全球”,限售股的大举套现“功不可没”。
此外,每年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常常不乏利益输送现象。如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增发时,上市公司往往选择股价处于高位时实施,如果向上市公司大股东增发时,则一般选择股价处于低位时进行。还有的上市公司为了成功“圈钱”,定增时将发行价格压得很低,像东北证券(000686,股吧)去年定增时,其发行价格为11.79元,而近五年来其最低价为11.50元,个中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如果发行优先股,基本上能够解决此类问题。
任何一项新制度的推出,必然会影响到市场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我们希望A股市场早日推出优先股制度的同时,如何准确地对其进行定位,如何让优先股制度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显然是监管部门需要关注的问题。
下一篇:狐眼看市:78%专家看平周三股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