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华谊收购只是收购了浙江常升
职业投资者 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图片来源:和讯网)
日前,华谊兄弟(300027,股吧)对张国立旗下浙江常升影视制作公司70%股权的收购在市场上掀起波澜。鉴于收购价格较浙江常升净资产溢价36倍,并且浙江常升还只是今年5月23日注册成立的一家新公司,因此,华谊兄弟的这则收购案被市场质疑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有这种质疑是很正常的。根据华谊兄弟发布的《关于投资控股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公告》,华谊兄弟旗下公司浙江华谊出资2.52亿元,受让张国立的独资公司弘立星恒持有的浙江常升60%的股权、嘉木文化持有的浙江常升10%的股权,对应的股权转让价款分别为人民币2.16亿元和人民币3600万。收购完成后,浙江华谊持有浙江常升70%股权,张国立的弘立星恒持有浙江常升30%的股权。由于浙江常升的注册资本仅为1000万元,这也意味着收购弘立星恒持有的浙江常升60%的股份,对应张国立当时的出资额只有600万元,600万元的出资项目按2.16亿元卖出,溢价36倍。而这其中只间隔了3个月的时间,如此暴利,市场质疑利益输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对于市场的质疑,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作出了解释。在王中军看来,市场这样计算收购市盈率其实是个误解。浙江常升仅仅是为了这次并购,双方特意设立的一家标的公司。收购的价格,则是依据张国立原来公司每年的业绩能力,评估未来5年的收入来确定的。收购市盈率约在10到12倍之间,符合现在中国市场对一个好的文化企业的估值。
王中军还认为,“张国立是好的制片人也会赚钱又是明星”,是电视剧业务王牌。张国立及其公司的附加价值非常高,带来的想象也不止在电视剧方面。也正因如此,华谊兄弟在公告中也表示,本项目的实施是公司加强电视剧业务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公司提高电视剧制作、发行的能力,对公司在电视剧业务发展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公司通过加强电视剧业务,能够有效地提高公司的收益,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也许在这里首先需要对王中军解释中出现的一个专业性错误予以纠正。市场认为的华谊收购价格的36倍溢价是相对于净资产来说的,与王中军所说的10到12倍之间的收购市盈率是两回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而且就王中军所提到的收购市盈率的计算方法来说,也是不成立的。华谊兄弟这次收购的只是张国立的旗下公司浙江常升,正如王中军所言,是“双方特意设立的一家标的公司”,换一句话来说是一家空壳公司。这样一家公司跟张国立原来的公司是两回事,是不能用张国立原来的公司业绩来考核的,至于评估未来5年的收入,更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而在此基础上来认定收购市盈率约在10到12倍之间,这其实是很荒唐的。毕竟华谊兄弟并没有收购张国立原来的公司,而且张国立原来的公司还在,如弘立星恒、北京国立常升公司等,总不能说华谊兄弟收购了浙江常升,就让张国立把其他几家旗下公司都关掉,把业务都放到浙江常升中来吧?
并且尽管王中军还认为“张国立是好的制片人也会赚钱又是明星”,是电视剧业务王牌,张国立及其公司的附加价值非常高。但华谊兄弟收购的只是张国立旗下的一家公司浙江常升而已,并不是张国立旗下的所有公司,更不是收购张国立本人。既然如此,华谊兄弟就没有必要把对浙江常升的收购与对张国立本人的收购等同起来,实际上华谊兄弟也无法对张国立个人进行收购。如此一来,“张国立是好的制片人也会赚钱又是明星”这只是张国立本人的事情,华谊兄弟最多只是一种“分享”,而不能独占。至于能分享到多少好处,那还得看张国立本人的脸色行事,毕竟张国立旗下还有其他的公司,还可以设立其他的“常升”公司。也正因如此,即便张国立及其公司的附加价值非常高,这也不能成为华谊兄弟36倍溢价收购浙江常升70%股权的理由。
下一篇:狐眼看市:70%专家看平周五股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