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昌看市:T+0结局 816事件还会重演

 

   欢迎收看CCTV证券资讯频道《远昌看市》,上交所发言人表示,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有必要进一步抓紧研究论证股票“T+0”交易制度。您怎么看?

   好的,上交所表示抓紧研究论证股票“T+0”交易制度,如果这就是816事件的教训和启发,那么我想未来还会催生无数个816事件。也正是看到上交所的表态,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再度分析816事件本质。以往我强调过816事件不要集中于分析光大如何利用资金优势瞬间拉高股指以及如何利用期指卖空套利,我认为这不过是一股资金的自由活动,但显然还是有很多人喜欢集中讨论这一点,正如新闻里有记者提出普通投资者不满缺乏有效的做空工具回避风险,当然从公平交易的角度看, 816事件经验教训就是A股启动“T+0”,但我认为这严重偏题了,816事情的本质是金融市场正在趋于流行的操作模式正在扼杀金融市场的未来,当然我指的是量化投资、程序化交易、高频交易等时髦的盈利模式。因为这些模式的高度趋同性,导致更多资金认知和行动的高度趋同,而这直接扼杀了金融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础,也就是我们永远不会担心市场参与者某一天会有一边倒的想法。所以我始终强调816事件最重要的收获就是要对目前这种时髦的模式进行封杀,而不是鼓励。但现在的讨论集中在光大资金本身的活动,这使得“T+0”交易制度呼之欲出,可以想象的是这将进一步鼓励量化投资程序化交易高频交易发展,那么816事件还会重演。

  当然也有人会说没有“T+0”不公平,首先我也认为不公平,实际上我是支持出台“T+0”彻底解决这种不公平,但不是现在,现在时机不成熟。而且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而在于事情本身能否稳定持续发展,平衡即是合理。A股目前还是大众情人,这并不是一个小众市场,因此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就很有很大完善空间,比较典型的是就是新股发行的三高现象,这被解释为中国固有的投资文化,那我想说的是三高现象消灭再来谈“T+0”。

  当然就“T+0”本身来说,期货市场一直就有。但是期货需要“T+0”是因为期货承担了套保功能,这需要远远大于套保力量的投机资金来承担套保资金所不愿意规避的风险,因此市场本身的活跃度可以说决定了期货品种发展是生死,这种活跃度不但体现在多头市场也体现在空头市场,这是期货需要“T+0”的原因,当然股市也有类似需求,但需求并不是那么突出,因为股市跟随经济周期波动,这中间成交量会有一个自然过渡。

  另外实战中我本身并不排斥“T+0”,过去九个月展示的180%收益率的期货账户,经常会做“T+0”,但是盈利最大的部分是隔夜持仓,而“T+0”只不过成为我控制风险的工具,而不是盈利的工具,虽然“T+0”本身也盈利。

  具体到盘面波动而言,受美股连续两个交易日反弹并终结此前的六连跌影响,商品出现反弹,而近期我也强调在A股精确卖出点方面,商品市场波动的是决定性的。实际上今天A股也受到激励大幅走高。周期股以及上海本地股走高。另外关于美股上周五我也重点分析,我当时强调虽然近期美股已经连续调整,这使得一些市场人士就此怀疑美股目前阶段会登上山顶,但我的观点是还未到来。目前这一观点不变,如果要更精确点,我认为美股会陷入一个非常窄幅的波动区间波动,这个时间会相对较长,然后向上冲击,然后登上山顶。因此在这个时间相对较长的波动区间,我认为商品的冲高会有节制。同时这一系列预判决定了A股卖出点还需要等待,特别是本周上半段我会密切观察并验证这一系列逻辑是否要修正。

  商品期货全线反弹,一些今年调整幅度较大的品种涨幅较大,比如贵金属以及农产品(000061,股吧),其中农产品部分品种出现涨停。但基本金属上涨有节制,而基本金属一旦突破5月高点后,我将转为控制风险,目前日内交易为主。

   波动指数设立初衷就是为了跑赢大盘,波动指数是以上证指数为交易标的,根据节目每日提供买卖建议滚动操作,08年11月4日这一系列节目开播时,上证指数和波动指数基值都设为100,上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数值为(120.6),而波动指数数值为(250.46),这意味着上证指数同期上涨了(20.6%)而波动指数同期收益率为(150.46%)。波动指数同期收益率远远跑赢同期大盘收益率,波动指数收益率150.46%是同期大盘收益率20.6%的7.30倍。

  今日大盘大幅度收高,两个指数都大幅回升。目前上证指数数值为(122.88),而波动指数数值为(255.2),从波动角度分析后市回档如果以单日为主,我会减少操作频率,但是反之我会提高操作敏感度卖出,具体到明天的操作建议还是:持有。

 

 

上一篇:徐晓宇:九月A股市场震荡盘落为主
下一篇:远山《股市坐堂》:创业板不宜长线投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