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东南亚当不会发生金融危机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
近段时间,一些东南亚国家不是很太平,主要是货币大幅度贬值,通胀严重,经济增速放缓,股市明显下跌。有人惊呼,类似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是否再次降临了?由于各种市场表征与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十分相像,因此不少人对此产生了担忧。
在笔者看来,东南亚现时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目前所出现的问题,应该说还是有条件予以解决的。2007年次贷危机以后,东南亚国家是较早开始复苏的,期间由于欧美国家经济状况还比较差,因此在经济走出低谷的同时,汇率上升也很明显,加上海外资金不断流入,使得股市表现也相对比较好。但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欧美国家经济的逐步改善,国际游资出现了撤离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动向,东南亚成为资金离场的重点,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通胀问题也日渐突出,股市也面临高位回落的压力。特别是最近,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研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具体步骤,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于资金将加速离开东南亚的担忧,于是也就有了近期金融市场的动荡,股市与汇市的双双走弱。不过,话也要说回来,这些毕竟与爆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还是存在明显的不同。
一般而言,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是实体经济先出现很大的问题。在1997年的时候,亚洲一些国家就出现外债高企,国内生产率下降,货币汇率偏高而出口不畅等问题,经济增速处于低位,这就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做空的机会。索罗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首先开始展开对泰铢的袭击,进而引爆了金融危机。而现在的情况是,尽管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总体上还是处于扩张的阶段,其货币尽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高估,但程度并不严重。特别是现在欧美经济持续复苏,它们的对外出口情况并不差。还有,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东南亚国家来说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日本最近一个阶段经济增长状况还不错,并且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也比较活跃,这就使得东南亚国家的实体经济状况仍然是处于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于是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说,也就不存在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换个角度来说,这次东南亚国家的金融震荡,在很大程度上与美联储的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预期有关。但事实上这也不是刚发生的事情,从今年年初起,有关方面就在探讨出现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应该说市场对此也是有所准备的。海外游资撤出东南亚市场的局面,也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所以,对于时下东南亚的金融震荡,投资者普遍并不感到很惊讶。与之相应的是,鉴于1997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现在相关国家也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尽可能地来维护市场的稳定。这种措施在部分国家实际上已经有所见效。因此,现在看来,这次东南亚的金融震荡,不可能演化为危机,特别是不会出现象1997年这样的状况。一般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震荡会逐渐过去,市场也会慢慢平稳下来,特别是相关的风险基本上都是处于可控的状态。
至于中国,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是扛了过去,当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股市在当时也是受到拖累的。如今的情况是,到目前为止,东南亚的金融震荡还没有明显波及到中国,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坚挺。另外,随着国内各项稳增长措施的提出与落实,实体经济也正慢慢从低谷中走出。因此,通常来说现在东南亚的金融震荡本身影响有限,另外也不会对中国的经济与股市走势形成太大的影响。投资者关注这一事件是必要的,但也无须过于担忧。中国经济还是会在既有的轨道中运行,同样的中国股市的行情也不会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有太大的波动。
下一篇:狐眼看市:45%专家看平周五股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