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昌看市:国际金融市场延迟到年底登上山顶

资深评论员 、CCTV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远昌(图片来源:和讯网)
资深评论员 、CCTV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远昌(图片来源:和讯网)

  

   欢迎收看CCTV证券资讯频道《远昌看市》,美联储宣布每月采购850亿美元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量化宽松政策不变。您怎么看?

   好的,这条新闻解决了市场一个重大争议,因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在5月22日国会作证时首次表示,削减QE可能在“今年稍晚时”进行,而那之后市场各开始就美联储到底是今年9月还是12月削减QE展开了热烈谈论,因为这涉及到国际金融市场何时登上山顶的问题。当然我通过分析一直坚持认为美联储退出QE会延迟到年底后,所以我的观点是国际金融市场登上山顶延迟到年底后。但还是有非常多的人判断美联储会在9月削减QE。而美联储最新的声明以及昨天公布的美国二季度GDP数据使得市场争议开始减少,最少一些支持美联储会在9月开始削减QE的人开始动摇了。因为美联储这次声明没有对何时削减QE做出说明,反而强调了低通胀可能给经济表现带来风险,这降低了短期削减QE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昨天公布的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1.7%大超预期,在这种情况美联储依然选择了下调经济增长的评估下调,美联储的这种保守进一步显示出美联储短期削减QE的可能性降低,显然在关于美联储何时退出QE争论中,我们暂时不用修正观点,也就是我维持此前观点国际金融市场登上山顶被延迟到年底,确认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是我们其它引申思考的基础,包括对国内股市的一些判断,现在我们回到国内的消息。

   第二条新闻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您怎么看?

  好的,这次会议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既可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又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我们又听到了拉动投资的提法,当然这也是提升宏观调控效率最有效的办法,而过去二周类似做法也听到不少,无论是取消银行贷款下限,还少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个股期权试点,包括化解产能过剩,这些措施无一不是在提升宏观调控效率上做文章,也是抓大放小的策略,一些大市值股票会因此继续受益,包括一些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龙头股会受益。但是我还想强调一点,目前经济形势难以支持热点的联动只能是出现轮动。因为经济底线年底后才会触及,这一点昨天我也分析了,昨天的美联储声明结果支持了这个论点,而今天公布的官方PMI出现回升并好于市场预期进一步支持了这个论点,我想最糟糕的情况还没有出现,年底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金融市场登上山顶共振后才会出现,但另从一个角度说最糟糕的情况一旦出现,最好的时光即将闪现。

  具体到盘面波动而言,今日多条重磅消息影响市场,首先是昨晚公布的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大超预期,而紧接着公布的美联储声明下调经济增长评估,同时也没有对何时削减QE做出说明,商品期货市场对此反应激烈,这为今日股市向好定下了基调,而早间公布的好于市场预期的官方PMI继续提振市场信心,今日大盘最终大幅走高。实际上周一大盘调整的时候,虽然我强调当前还难以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但我们会感受到宏观调控守住经济增速底线的决心,经济形势还难以出现更糟糕的局面,这一局面有望在年底后出现,因此6月份股市的暴跌就相当于预支了风险,下半年大部分时间是风险可控的,不宜盲目乐观,当然这之后我们已经看到大盘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短期我还不打算加大操作频率,另外从盘面上看,前几个交易日回调的小盘股卷土重来,对于热点我还是那个观点,压缩持有某一特定类股票的周期,板块之间更多的会出现轮动而不是联动。

  商品期货方面今日同样走高,尤其是本周上半段调整幅度不小的沪铜出现明显反弹,实际上从周二开始我已经强调商品期货经过近日的调整,市场已不具备持续性杀跌动能,商品期货下档支撑已开始增强,不宜盲目悲观。目前我们已经感受到这一点,短期而言商品仍有反弹空间。

   波动指数设立初衷就是为了跑赢大盘,波动指数是以上证指数为交易标的,根据节目每日提供买卖建议滚动操作,08年11月4日这一系列节目开播时,上证指数和波动指数基值都设为100,上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数值为(116.86),而波动指数数值为(242.71),这意味着上证指数同期上涨了(16.86%)而波动指数同期收益率为(142.71%)。波动指数同期收益率远远跑赢同期大盘收益率,波动指数收益率142.71%是同期大盘收益率16.86%的8.46倍。

   今日大盘大幅走高,两个指数同步回升。目前上证指数数值为(118.93),而波动指数数值为(247),实际上周一大盘出现调整时,我已强调还不需要急于加大操作频率,因为决策层维稳决心将进一步显现,随着今天大盘大幅上涨,我还不打算加大操作频率,具体明天的操作建议是:持有。

上一篇:江风《股市坐堂》:秋收行情把握三类股票
下一篇:文国庆:8月逢反弹卖出周期类股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