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唐宁:风控需要自律互律和他律

  小微信贷、P2P、互联网金融等名词最近成了媒体的热点,相关报道和论坛层出不穷。与技术创新不同,金融创新不仅是一种机遇,也隐含着风险。如何鉴别良莠,不仅是投资者,也是从业人士和金融监管者关心的问题。

  7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一次“网络信贷专题座谈会”,参加者包括业内最知名的9家公司,此次会议被解读为“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一次调研”。而几个月前,重庆金融办对重庆的5家p2p公司进行了整改。

  监管层到底如何看待雨后春笋般浮现的小微信贷中介机构,这个新行业的风险控制该如何把握,投资者应该如何鉴别不同的融资模式,分清好的创新和坏的创新?《财经》(博客,微博)新媒体近日采访了宜信公司CEO唐宁。作为一家在这个领域专注了7年的公司,作为行业最早的开拓者,唐宁就小微金融的创新、风控、监管等话题畅谈了自己的想法。

  “目前监管者对于这个行业的理解,比某些媒体和社会上的理解要深刻得多。因为他们是从行业发展的动因上去理解的。”唐宁认为。

  7月初,中国人民银行主管支付清算的副行长刘士余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网络信贷专题座谈会”,参加者包括业内知名的拍拍贷、红岭创投、陆金所、开鑫贷等等,宜信是受邀参会企业之一。

  “这次座谈会更关注行业发展的动因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在过程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有些什么风险,应该怎样解决等等。”唐宁说,“大方向就是大家齐心协力去帮扶好小微。”

  帮扶小微,目前已进入多个政府部门的政策视野。7月下旬,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监管层意识到,需要建立多层级的金融体系,让不同的机构以不同的方式去满足不同客户群的不同需求。

  在唐宁看来,过去的措辞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而现在则叫“帮扶小微”。“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社会中真正最活跃的人群,不仅是中小企业,还有微企业,微个人。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时刻,即怎么用创新的模式、创新的信贷技术和高科技去满足小微的需求。”

  一些官方学者最近都在为这个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比如中投公司的谢平、人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的焦瑾璞局长,唐宁认为很受鼓舞。

  从政策出发点看,一方面是鼓励既有机构去做更多更好的创新,另一方面则是鼓励创新的、新型的机构去尝试、去成长。对前者的监管相对容易,但对后者难度会大一些。

  唐宁认为,新机构并不是抢既有机构的蛋糕,而是去解决未解决的问题。“如果现在这些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信贷技术,去解决的是一些已经都解决了的事,那也算不上什么特别突出特别闪亮的事情。P2P或者其他小额信贷服务中介,让钱可以从个人到个人,也可以从机构到个人(像信托公司、银行),都是帮助这一群未被覆盖的人群去做信用建立和资金筹措的事情。一系列这样的创新,动因都是要去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是关键!” 唐宁说。

  哈佛商学院创新大师克里斯坦森教授的“创新者的窘境”理论,对唐宁很有启发。“如果一个大机构、大企业的创新总是基于母体,基于既有模式,风险其实是很高的。所以它应该去设一些新部门、新团队、新业务,让他们去试错。所以,一开始也不能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否则就没法成长了。”

  究竟如何把握创新的尺度,如何做好风险控制,唐宁强调,宜信创新的原则,是“合法合规、利国利民。”

  “‘合法合规’就是说,现在做的事,和现在的法律法规一定不冲突。在此前提之下,一些新的事应该是利国利民,就是满足、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另外,唐宁详细解读了他眼中的“风控”:“风险不仅是信用风险,还包括道德风险、操作风险。这与公司的主要参与者、主要团队是直接相关的。从我们的创新实践来讲,这要求就是提给我本人,是提给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的”。

  目前,宜信的机构投资人,包括摩根士丹利、管理国内社保资金的IDG资本,以及在美国参与打造亚马逊、谷歌等大企业的KPCB等。公司的高管也包括三类人:“大海归”——在国际主流金融机构长期工作的优秀的顶级华人;“大土鳖”——在国内主流机构工作多年的管理者,以及清华、北大、长江商学院等的MBA学员。

  公司之外就是行业互律和投资者教育。“在这个大的生态圈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一种行业间优秀机构,德才兼备的机构的互律,行业协会等等进行很多的经验分享、教训分享;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就是投资者教育。”唐宁说。

  “在中国,投资理财的机会、好的理财模式、理财产品还是非常匮乏的,再加上老百姓的意识还是比较落后,关于理资产配置、风险收益配比,这些意识都比较落后。理财者应该能够分清良莠。”

  “另外,这个过程中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通畅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他们提出的风险提示、一些举措,我觉得对于行业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自律、互律和他律需要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唐宁说。

  已经做了七年的唐宁表示,“信用的路还很长。”

上一篇:叶檀:证监会该怎么办?
下一篇:远昌看市:A股已预支内外共振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