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地气的O2O:如何把煎饼卖到4000万估值

 

  在很多人的固有思维模式里,煎饼是一个上不了“台面儿”的行当,然而有个人却把煎饼卖到了年收益500万的流水,目前这家只有13个座位,营业面积只有十几平米的煎饼铺的估值已接近4000万人民币左右,这就是黄太吉。

  这家煎饼铺的老板叫赫畅,典型的80后创业者。从22岁起他先后经历了百度、去哪儿、谷歌担任品牌与用户体验管理工作,26岁与英国传奇广告教父萨奇兄弟创办4A数字营销公司,28岁创建数字创意公司DIF。黄太吉是他的第三次创业。

  相对于前两次创业,做黄太吉这事被周围的朋友破了不少冷水,用赫畅的话说“除了我老婆,基本没有人看好我卖煎饼这事”。周围朋友的劝阻赫畅也能够理解他们的用心,但是在赫畅看来,卖煎饼是一件非常“接地气”的事,且餐饮行业又是离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行业。

  从广告到煎饼

  关于黄太吉的来由,还要先从一个人说起,这就是现在黄太吉的老板娘。

  据了解,在经历了几番跳槽之后,赫畅特别想自己做点事儿,但又苦于不知具体做些什么,就在此时,他认识了现在的黄太吉的老板娘,一个地道的天津姑娘,随后赫畅开始经常往返于北京和天津之间。由于老婆是天津人,自己和老婆都喜欢吃煎饼,所以开始对做煎饼这件事产生了兴趣。

  两个人经过商量,决定做一家煎饼铺,但店铺形式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街头店,他希望能够颠覆煎饼之前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于是他决定把煎饼店开进北京的CBD。

  经过三四个月的紧张筹备,就在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开业时,店铺的名字却还没有想好,如何起个朗朗上口又便于记忆的名字,这着实让做了多年品牌管理的赫畅伤了不少脑筋。

  赫畅告诉记者,自己想了很多名字,但是却始终没有一个让自己特别满意。“黄太吉”这个名字是自己晚上做梦时梦见的名字。由于自己是来自于哈尔滨的满族人,自己的满族姓氏为赫舍里,于是他将小铺起名为黄太吉,取意“皇太极”之意。

  名字取好后,紧接着就开始筹划着开业。作为一个没有任何餐饮从业经验的人,为了保险起见,他特意选了一个周末作为第一天开业日子,他依稀记得开业当天大概卖了几百块钱。

  随着大家的口口相传,没过多久生意就开始很快火了起来,每天中午排队吃煎饼的人已经不是门店内所能承载的,很多人为了能吃上这一口儿经常要排上近半个小时的队伍,这起初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赫畅已对这种门庭若市的场景司空见惯。

  为什么选择煎饼为自己创业的切入点,赫畅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首先,从行业趋势上,赫畅认为中国的快餐有个特点:要么太接地气,要么太不接地气。另外,中国作为一个饮食大国,孩子的同年被很多洋品牌快餐所包围,这是不正常的,中国人应该有自己引以为豪的快餐品牌。

  此外,从制作工艺上讲,中国的美食相对于汉堡、披萨等西式快餐,在标准化工艺上要复杂的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中国快餐的发展。

  如何才能既保证快餐的效率,又能还原现吃现做的工艺,且便于携带,综合考虑权衡之后,赫畅发现煎饼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上一篇:想成为下一位伟大的企业家吗?
下一篇:史玉柱裸退:横跨三大暴利行业的话题商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