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友林:企业软实力

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同样,一家企业也存在着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企业的设备、产品、营销渠道和各种有形的资源以及由这些资源给企业带来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等等;企业的软实力则包括品牌商誉、商业模式、社会责任、企业精神、整合思维、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各种先进的动态演化的规章制度等。

    一个企业不仅要有非常强的硬实力;也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软实力,否则,硬实力难以长久保持。

    一般情况下,企业非常重视硬实力,毕竟,企业的短期生存不能没有收入的保障。但是,对于一家已经走出“死亡谷”的企业,要想进入“快车道”以最快的速度做大做强,就不能没有软实力。
软实力的建设和形成其实就是企业进入高成长阶段的必要条件。企业进入快车道,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整合资源,必须把软实力做实。否则,企业很容易分崩离析。
而CISCO和FACEBOOK最近的发展情况都表明,一家企业在最关键的成长时期,往往需要找到关键人物,来帮助原来的技术型创业者把企业的软实力做实。这两家企业都是非常幸运的:CISCO找到了钱伯斯,FACEBOOK找到了桑德伯格。
从某种意义上讲,钱伯斯和桑德伯格是引导他们各自所在的企业快速成长的职业经理人。CISCO和FACEBOOK如果没有他们对企业运营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相助,都会遭受更多的磨难,甚至无法走出困境。
相对于那帮搞技术的工程师而言,钱伯斯和桑德伯格在技术上都是门外汉,但是,他们对如何驾驭一家高成长型企业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也知道如何管理这样的企业,事实上,他们驾轻就熟。所以,相对于搞技术的人,他们是帮助企业打造“软实力”的高手。

 

上一篇:郑友林:制度创新力
下一篇:郑友林:成长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