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圣浩:营销道德建设
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可能出现道德问题。这些道德问题,无论是对消费者的利益、企业自身的利益,还是对社会整体的利益均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消费者来说,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对企业自身来说,不道德行为一旦被揭穿,势必声名扫地,一蹶不振;对整个经济而言,市场营销不道德行为的泛滥必定导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整个经济的不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企业营销道德的建设力度,避免不诚信行为的发生,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一)、从观念上推进营销道德建设
1、产品营销道德建设
从产品的广义角度看,产品包括有形的实体和无形的服务,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因此要求产品的性能、寿命、安全等指数都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行业标准。国内一些先进企业已经通过了ISO9000系列的质量认证,有的甚至拿到了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认证,这些认证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合格性。ISO9000系列是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但还不够,在实践中应该通过SA8000标准的认证,以进一步加强产品的营销道德建设。作为无形服务的市场调研,就应该为客户保守业务秘密,收集的资料要真实可靠,要尊重受访者的尊严和隐私权等。
2、价格营销道德建设
价格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有效武器,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运用得不好,使企业迅速陷入困境。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不少企业利用各种虚假的优惠价、折扣价、处理价、甩卖价、出口转内销价欺骗消费者。但欺得了一时,欺不了一世。因此,企业在定价及报价中应遵循营销道德原则,避免利用价格欺骗消费者。企业产品定价应公开、公平,实行透明化原则,一是一,二是二,不进行暗箱操作。
3、分销营销道德建设
产品在分销过程中,厂家要与经销商建立长期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营销道德来维持。只有讲营销道德的企业才能赢得更多的经销商,才能把产品分销到全国各地,再到用户手中。然而,很多企业在分销中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利润最大化,损害渠道成员的利益,如延迟交货、撕毁供货合同、拖欠货款等。另外,在“渠道为王”的时代,终端也成为了致胜的关键,许多终端企业大肆利用名堂迭出、花样百出的方式要求厂家给予让利,收取店庆费、进场费、条码费等,挤压上游厂家的利润空间。因此,在分销中,双方或多方应追求渠道中的利润均衡,否则,就不可能达到双赢的目的。如娃哈哈在营销中总是将经销商的利益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每行动一步前都要考虑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在销售区域的选择上,避免窜货现象发生,与他们形成利益共同体。
4、促销营销道德建设
促销是企业树立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促销中,许多企业采用了虚假的促销方式,如制作虚假广告,以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以回扣的方式贿赂商家或消费者,贬低竞争对手的产品甚至侮辱对方的人格甚至双方大打出手进行“肉搏战”,混淆商品和服务的来源等。现今,广告铺天盖地,“海陆空”三军齐出动,不断骚扰消费者,混淆视听,如某种药品包治百病,某位医生能治艾滋病等。因此,企业在促销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极端的手法,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好促销组合策略。
下一篇:胡圣浩:王永庆卖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