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化鲁:企业创新管理的八大误区
(1)盲目行事,没有统一规划。
这就是对于企业创新目标、创新项目、创新组织,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安排。员工创新各行其是,散兵作战,不能整合创新力量以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这种创新不能把创新与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瓶颈问题的解决对应起来,这种创新是难以取得应有效益的。
(2)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创新也有创新的规律。因而任何形式的创新也都不能违背创新规律。要实现创新发展,走前人没有走的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创新过程中有众多艰难险阻要克服,急功近利,对创新项目或创新投入强制性地限定效益回报时间,这相反只会扼杀创新,降低创新竞争力。
(3)重重点抚持,轻氛围造。
这就是不重视激励创新机制的创造,而把创新的责任集中交由少数高学历员工承担,把企业用于创新的资源也仅仅投给少数高学历员工。在创新上没有从组织内部营造一种相互竞争的外在压力,使被重点扶持的创新项目承担者,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过着悠哉悠哉的闲适生活。因而直接导致企业创新投入不少,效益贡献不大的结果,进而也使企业降低了创新投入的积极性。
(4)贪大求全,轻视小改小革积累。
相对于企业而言,并不是要作出惊天动地的发明创造才是创新。这种惊天动地的发明创造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要保证这种创新的成功,其资源投入可也是一般企业无法承受的。因此。企业必须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需求更迫切,并且又能形成预期效果的创新上。积涓涓细流而成溪,通过一点一滴的小改小革,也能有效地提升企业创新竞争力。
(5)创新栽树的人少,摘桃分果实的人多。
创新要取得成果,必须有人付出艰辛。但创新有了成果,付出艰辛,作出努力和贡献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奖励。成果申报,挂名人一大串,美其名曰是主管领导的功绩,实际上是摘取创新实施者的果实。这样,创新实施者的积极性就不免受到打击。愿意为创新付出艰辛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少,企业创新竞争力也就会越来越低。
(6)孤立无援,得不到必须有的支持。
创新成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有人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愿为创新不断付出努力;二是有相应资源提供支持,保障创新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但员工有了创新项目思路后,往往得不到必须有的资源支持。要人,没有人,要设备,没有设备,要经费,更是免谈。上司主管对创新的鼓励仅仅停留在漂亮的空话上。有创新热情和思路的人,孤立无援,最后不得不心灰意冷地放弃创新。
(7)任人所好,缺少激励机制推动。
人人都喜新厌旧。但仅有这种喜新厌旧的心理,远不足以保证创新的实施。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发人们创新,诱导人们创新,必然缺乏创新动力。愿意创新的,被视为他个人的偏好,不反对,任由他个人折腾。这也就无法在企业内部形成创新的氛围,更不可能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创新。
(8)轻视责任分解,无人勇担风险。
创新是与风险联系在一起的,要经费、要设备,可没有人愿为这种投入承担回报责任。从而使一些很有希望的创新项目,也只能存在于一种纸上谈兵的想法论证上。没有创新的最终成果出来,也就无法起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企业也就仍然是没有创新竞争力。
下一篇:舒化鲁:企业文化建设为什么没有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