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日:透视企业商学院
企业商学院或企业大学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中国它被学者及管理专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只有十年的历史。但毋庸置疑的是:企业大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在21世纪企业管理发展的舞台上,它盛装登场,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21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逐渐意识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是建立内部的以人为核心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核心竞争力。而当代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中,越来越多的附加值是由人力资本创造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并使其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从而转化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这样的前提,企业对员工的培养便成为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企业大学的出现和发展,正是顺应了这样的历史潮流,并成为21世纪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之一。企业大学或企业商学院,不仅丰富和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而且也使高等教育本身的机构的多元化趋向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一场商业教育培训的革命正席卷全球商界。
据统计,世界五百强中70%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商学院。目前中国已经有中移动、中石化、中石油、海尔、蒙牛、奥康、华为、联想、吉利、春兰、海信、金蝶、美的、格力、新希望、王老吉、阿里巴巴、江淮汽车等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大企业创办了企业大学或商学院。企业需要用自己的文化滋养培育员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黄埔军校”。到2010年全球企业大学的数量已达到4200所,有人预计几年后全球企业大学的数量要超过社会大学,中国也必将迎来企业大学的春天。上述提及的企业大学或商学院一般都是大企业所为,但小企业更渴望得到快速发展,百目达企业商学院就是一所由广大中小企业联合成立的联盟性质的企业商学院。
企业大学或商学院是什么的问题,目前人们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同时也引起不少纷争。说它是大学又不像大学,但它实质上就是一所社会大学,简单地说,它就是企业员工的培训中心,实质上它又发挥着社会大学的功能。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对中欧商学院曾做过这样的描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神话又非神话;商道在此,人道在此,说学院却非学院。”张瑞敏曾对海尔大学作如下描述:“海尔大学不是大学,说它不是大学,是因为它不是教育部所批准的对外招生的大学,充其量是海尔集团的一个职工培训中心。”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它可以是一个社团法人,也可以成为一个企业法人,长成国际商学院,就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盈利性教育培训机构。实践证明,企业大学或企业商学院做不好的话,它默默无闻,做好的话,它可以一鸣惊人,中欧国际商学院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就打造成了世界一流的企业商学院。它是一种经营活动,经营的是人心、是人力资本,它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活动,彰显的是文化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企业大学或企业商学院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有力的平台或组织形式。300多年前,英国思想家培根就说道:知识就是力量!而让知识真正成为力量,让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并不是知识或者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场进行创新的公司组织,因为在创新活动的诸多要素中:制度大于技术!形式大于内容!企业大学或商学院这种组织形式的存在,有着一定的生命力和深层次的意义。
下一篇:周承标:我最崇拜的策划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