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身陷BAT围剿 会融资却不会赚钱
当乐视网(4.570, -0.51, -10.04%)的泡沫破灭之后,更多人将疑问的目光投向了科技股。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尤其是语音赛道的上市公司,科大讯飞(002230.SZ)是否泡沫聚集,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科大讯飞有着十分亮眼的表现,年度涨幅达到119.12%,最高涨幅一度接近180%。然而也许是前期股价涨得太多,自2017年12月起,该股已连跌两月有余,累计跌幅达32.04%。尤其是2018年1月12日后,该股持续下跌,不到一个月时间,跌幅接近26%。
眼下,科大讯飞的市值已跌至650亿元左右,较其高峰时期的1027亿已跌掉了近400亿元。此外,记者还注意到,随着股价一起下跌的还有其业绩。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亿元至5.81亿元,同比增减变动-30.00%至20.00%,目前其市盈率仍高达174倍。
陷入BAT围剿
资料显示,科大讯飞的核心技术是语音合成与识别,占到中文语音技术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然而,由于人工智能制造的兴起,以语音为切入口的布局端成为了许多科技公司的必争之地。据悉,在2014年的时候,科大讯飞曾为搜狗语音助手提供底层语音技术支持。而如今,搜狗已完备了自己的语音团队,并推出了语音实时翻译技术。
2015年,以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为代表BAT也开始入场。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百度All In人工智能,腾讯微信的语音输入准确性已经非常高,阿里巴巴已经推出地铁站语音购票。
统计显示,目前许多公司语音识别率都已经达到95%以上,这样微弱的领先优势不足以给科大讯飞构成强大的护城河。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现在BAT等企业在识别率和科大讯飞有所差距,但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巨额投入,在技术上超过科大讯飞并非不可能。
虽然科大讯飞在toB端一直很有优势,但在toC端却很一般。资料显示,科大讯飞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叮咚智能音箱,但销量却很惨淡。而反观阿里巴巴,其在去年推出智能音箱——天猫精灵之后,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追捧。
“究其原因,一方面,天猫精灵价格上比科大讯飞便宜,在双十一更是进行了巨额补贴,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凭借着天猫平台的巨大流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将一件产品推向火爆。显然对于科大讯飞来说不占优势。”中信证券(17.350, -1.89, -9.82%)一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在消费者的卡位争夺战中,显然BAT等企业做得更好。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人工智能空间广阔,完全容纳得下千帆竞发的产业生态。
不过、在AI商业化战略专家吴霁虹看来,BAT公司和科大讯飞非常不一样,BAT切入人工智能商业或者产业是基于大数据的优势,这是符合规律的;而科大讯飞坚守技术创新做了很多年,用很“傻”的方式做到了中国最聪明的企业。
会融资不会赚钱
与高市值相比,科大讯飞的财报则略显逊色。据科大讯飞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87亿元,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降39.45%。
从营收占比来看,科大讯飞排前三的依次为教育产品和服务(27.44%)、信息工程(25.07%)和电信增值产品运营(12.17%),不难看出科大讯飞目前仍是一家以教育产品和信息工程服务为主的企业,其中与人机交互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占总营收4.82%,智能硬件产品占总营收的1.06%,显然科大讯飞的营收并非来自人工智能领域。
记者注意到,此前长江商学院终身教授薛云奎曾专门分析了科大讯飞的财报。他认为科大讯飞在经营层面是一家快速增长但含金量不高的公司;在管理层面,是一家扩张很快但效率低下的公司;在财务层面,是一家擅长募资但却不擅赚钱的公司;在业绩层面,是一家大手笔花钱但股东回报率却低下的公司。在其光鲜的增长背后,其实隐含了巨大的风险。
事实上,为了加快发展,科大讯飞在近年来也在加大并购。据悉,截止到目前,科大讯飞除了多起股权并购,投资的公司更是在60家左右,除人工智能外,还涉及旅游、金融、工程机械、医疗、纸业等多个领域。
不仅如此,科大讯飞也还是融资市场的常客。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科大讯飞上市以来,直接融资53.25亿元,间接融资13.53亿元。累计融资达63.78亿元。
2017年度业绩预告显示,科大讯飞预计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亿元至5.81亿元,同比增减变动-30.00%至20.00%。对此,有投资者质疑科大讯飞长期投资却不见收益,公司存在发展规划不清等情况。
一位接近科大讯飞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科大讯飞有必要加大投入构筑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长期壁垒,从而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机会,不追求短期利润也是董事会及其股东大会的一致意见。
显然此举对于部分投资者而言难以接受,部分机构也作出撤退决定。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次盘后交易数据显示,科大讯飞的股票遭到了机构席位抛售,从而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股价的波动。
“真的为高价买入科大讯飞的投资者感到担忧。”向小田表示,“科大讯飞的高估值,不能靠给股民们讲一个宏大的叙事就可以继续下去了。一个规模这么大的公司,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业绩。在我看来,这业绩的兑现,不容易。”
下一篇:茅台总经理:供需不平衡将成常态 长远看价格只会上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