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蔚:从廉价中国的终结者看中国变富的两面性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廉价中国的终结”有利有弊。Shaun Rein, 一位美国营销咨询师就以此为名写了本有意思的书。“廉价中国的终结”对于那些跨国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但与此同时,这些消费者对于跨国公司产品的消费意愿却不再那么强烈。

  在此问题上,Rein有不错的想法。他曾给苹果和Yum餐厅的在华发展谏言献策。首先,他认为,中国应该是个引领潮流的市场,苹果通过推迟新产品在华发布的时间,而形成了一个灰色地带;而保时捷则先于美国,在中国市场率先发布Panamera。中国目前已是保时捷的第二大市场。

  而且,越来越多的本土竞争者让跨国公司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虽然中国消费者在质量和品质上更信赖外国品牌,但中国本土品牌的价格通常更低,而且质量也不会差多少。西方公司要么需要在华推出更低价位的品牌,要么收购本土对手。就像KFC旗下的百胜,2011年收购了小肥羊,现在中国已成为百胜的最大市场。

  制造方面,跨国公司必须意识到中国已不再是理想的工厂。现在的工人工资可观,可是很多人还是不愿意做。对此,跨国公司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一些公司推出更强势,更高价位的品牌,另外一些则将工厂转移,转而向中国和其他的新兴市场销售产品。

  腐败是随着中国的发展不会轻易挥之而去的一个问题。在中国这个信任度低下的国度里,构建关系很重要。但是身为说着一口流利汉语半个中国人,Rein认为关系也是把双刃剑。"他们并不能给你想要的一切,但是却能倾你所有",他这样写道。通常一个高官落马,他身边的商人也会跟着栽跟头,而且政府给予商人更严厉的处罚。

  Rein的书还涉及了很广泛的其他话题,其中包括中国当代女性,教育还有非洲的新殖民主义。这位中国市场研究集团的创始人如果将话题更多的聚焦在跨国公司的定位上也许会更好。但是他的文字相当吸引人,《廉价中国的终结》里充满了来自中国社会各个接触能的形象生动的事例,从亿万富翁到高管再到服务生,甚至还有妓女。在中国社会的运作方面,他从拥有广泛交际网络的妻子哪里获得了不少独特的视野。对于任何一个想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来说,《廉价中国的终结》都是一个很好的入门之选。

  顾蔚,Breakingviews的专栏撰稿人,派驻香港。她原是为路透驻纽约记者,负责采写美国软件和科技服务业的报道。之前顾蔚曾经为《财富》杂志中文版,美国《国际财经》等杂志撰稿,并曾在CNN财经节目工作。赴美留学以前,顾蔚在上海有线财经频道(第一财经前身)担任电视财经记者。

来源: 财经网      作者: 未知

上一篇:西部纺织重镇炎夏飞雪:八成企业"僵尸化"生存
下一篇:京东"死磕"苏宁始末:有利于上市之前提高估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